
2026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33讲 中古时期的亚洲 讲义 课标解读: 1.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 2.认识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多元面貌和文明的交往。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知道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南亚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家兴起和扩张的史实及日本、朝鲜等国的政治发展脉络。 【唯物史观】了解中古时期亚洲的不同国家地区、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中古时期亚洲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史料实证】概述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及对于东西方交流的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认识理解西亚、南亚、东亚文化并存的局面,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日本、朝鲜与中国交流密切,影响深远,培养对中古时期的亚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理性认识。 考情考向: 年份 试卷 考点 2025 甘肃卷 日本幕府统治 黑吉辽蒙卷 阿拉伯帝国政治 安徽卷 阿拉伯文化 重庆卷 阿拉伯文化 广东卷 日本庄园经济 2024 辽吉黑卷 中古时期的日本庄园 江苏卷 西方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山东卷 中世纪的欧洲行会 浙江卷1月 中世纪的欧洲文化 2023 湖南卷 日本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浙江卷6月 古代印度文化 福建卷 日本幕府统治 广东卷 阿拉伯帝国文化成就 考向分析: 1.考查方向: 古代日本文化及幕府统治、古代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是考察的重点。 2.考查方式: 以选择题为主,考查难度不大。本讲是新教材增加部分,近几年来高考命题逐渐增加。 复习备考: 1.重点关注:阿拉伯帝国的建立,经济的繁荣,尤其在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及在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日本大化改新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2.复习时需要和中国史内容结合,重视儒家文化圈产生的影响。 时空坐标及主要线索: 考点一:阿拉伯帝国 (7—13世纪) (一)建立背景: 材料 阿拉伯帝国的对外扩张是建立在政教合一、商业文明、游牧文化的综合基础上,扩张势头比汉帝国、罗马帝国更加猛烈,在默罕默德以真主名义统一阿拉伯半岛后,为满足统治者的权力欲求及对商路和土地的需求,阿拉伯帝国掀起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以宗教为名的扩张运动,建立了一个继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又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在这一过程中,政教合一的体制产生了极大地向外冲击力。在当时等级制盛行的历史条件下,伊斯兰教的平等主张还是比较进步和受到下层人民欢迎的,真主和古兰经使阿拉伯人无所畏惧,士兵作战勇敢,不怕死亡。在以宗教为名的扩张战争中,战斗热情明显强于周边的民族。 归纳为: 1.政治基础: 7世纪,穆罕默德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实行政教合一的体制。 2.经济因素: 北方土地肥沃的地区文明的吸引及对商路和土地的需求。 3.宗教信仰: 伊斯兰教提供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 4.军事因素: 军队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引进先进武器,提高军队战斗力。 5.群众基础: 下层人民的支持。 6.外部形势: 周边王朝外强中干,日落西山。 历史解释: 伊斯兰教 “伊斯兰”意为“和平”“顺从”。创始人穆罕默德自称是真主安拉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宣扬顺从安拉的人死后可以进入天堂。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称“穆斯林(顺从者)”。 伊斯兰教独尊安拉,反对多神信仰;教义中存在施舍、人人平等代表平民的主张。经典《古兰经》 (二)概况: 问题思考: 阿拉伯人贸易的特点及在沟通世界贸易中作用。 提示: (1)特点: ①贸易范围:亚非欧地区的商品在此集散; ②贸易内容:奢侈品、生活用品和劳动力都有所体现; ③贸易方式:陆上和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