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5335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7次 大小:14148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
  • cover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区域开发、民族交融。 教学难点: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民族交融的基础上后来居上的原因。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本课立意: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长时段的分裂时期,南北方政权的兴亡、版图的分合和南方经济开发,都跟大规模的民族流动和民族重新组合有很大关系,民族交融成为这一阶段的主流,南方与北方政权都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现实面前探索国家治理之道,南方政权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比较而言,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积极推动民族交融,兼采南北制度,有效地提升了内部凝聚力,以其强悍雄劲的力量实现了中国的再次统一。总之,从民族交融的角度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演变的脉络,我们会有很多新思考。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时间轴,简要介绍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四个阶段。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问题:根据地图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特征。 特征:政局动荡,国家分裂,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南方政权疆域呈收缩趋势,北方政权逐渐壮大,为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 二、东晋与南朝:士族政治下国力渐衰 问题探究1:在东晋和南朝相继统治下,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为什么到陈朝时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 为探究上述问题,我们先利用课本P30“学思之窗”关于南方经济发展的材料。 问题:根据材料,说说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成就:钱塘江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经济发展较好;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商业交换发展较快。 原因:①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先进的技术、工具、经验。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长期处于和平环境。 总之,江南得到开发,南方经济地位上升。 南方政权经济发展没有为政权稳固提供经济基础,某种程度上是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依附关系的加强,制约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但是这部分内容适合在高三再进一步探究,我们利用课本P30“历史纵横”关于东晋的士族专权的材料分析。 问题: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现象:东晋士族专权,形成门阀政治。 原因:两晋时期,社会动荡,皇权需要世家大族支持;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经营独立庄园;封建大家族和宗族势力加强;儒学的影响,形成独特家风学风;九品中正制,士族子弟占据要职。 门阀士族概念: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名声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南逃的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门阀士族萌发于东汉,形成发展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南朝逐渐衰落。 这部分内容需要老师讲述,让学生明白门阀政治是东晋特殊政局下形成的皇权政治变态形式。士族与庶族的地位消长成为南方统治集团内部政治斗争主线。南朝后期寒人典机要,皇权得以重振,但统治集团腐化严重,士族耽于享受(PPT展示东晋蝉纹金珰和陶酱黄釉牛车),颓靡浮华,后期制度逐渐僵化,国力日渐衰朽。 东晋蝉纹金珰,南京市栖霞区仙鹤观东晋贵族墓葬出土,蝉为汉晋侍中、常侍的标志性冠饰。来源/南京六朝博物院 陶酱黄釉牛车,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以牛车为清玄高远的标志,乘坐牛车遂为时尚。来源/故宫博物院 三、十六国与北朝:国家重构蕴含勃勃生机 问题探究2:从十六国到北朝,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