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5653

13.2《上图书馆》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106374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2,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上图书馆 王佐良 新课导入 图书馆是喧嚣世界里的静谧岛屿,藏着文明的星光与思想的火种。在这里,指尖划过书页的声响是时光的私语,墨香与阳光交织成心灵的栖息地。 你可以从古籍中触摸历史褶皱,在现代著作里丈量世界广度;在科幻宇宙中放飞想象,于社科哲思里洞见本质。很多人就是因为图书馆的某一本书而爱上了学习,爱上了某一学问,从此踏上了辉煌的人生之路。你们在图书馆有什么经历和独特感受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上图书馆》,给我们展示了一位大学问家上图书馆的经历和独特感受。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王佐良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分析文章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作者不同阶段上图书馆的经历,理清全文行文线索脉络,明确图书馆对其成长的重要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细节描写环境烘托对描摹心情的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作者的观点态度,品味真正的图书馆之乐思考自己的读书生活   王佐良(1916—1995),我国著名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专家,诗人、翻译家、散文家。浙江上虞人。1949年留英回国后,历任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英语系主任、副院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与许国璋、吴景荣曾被誉为新中国的“三大英语权威”。著有大量学术论著、散文、游记、序跋、书评、剧评和读书随感。 主要作品:诗歌《春天,想起了莎士比亚》《异体十四行诗八首》《巴黎码头边》《1948年圣诞》 ,译著《彭斯诗选》等。 作者介绍   1922年王佐良就学汉口宁波小学,1928年入武昌文华中学学习,1935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外语系,1947年留学英国牛津大学。他的求学生涯始终与书为伴,他对上图书馆读书有着特殊的感受,本文是作者对自己上图书馆读书学习的几段经历的回顾。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随笔的特点 ①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随笔的篇幅必短,有一个字数不多的限制。小题故可小做,大题也不妨小做。只有这样,才能更引人入胜。比之长篇巨作的大部头文章,一篇随笔,少则几百字,多则一两千字。这个“小”的另一层意思,指其题材,大都是凡人小事。但能因小见大,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 ②随意而谈,言之有物 随笔这种文体的特点之二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之有物就行。可再现一个小场景,可记叙一件小事情,可描写一个鲜明的人物,可抒发一种动人的情感,可表达一种独特的感悟。当然,随意而谈,表面上看来,似乎章法自由,材料较“散”,实际上都有明确的中心,随笔不“随”意。随意而谈的含义,也指随笔的题材可以说都是“信手拈来”。身旁周围,俯拾即是,嬉笑怒骂,皆能成篇。要打消写随笔的“神秘感”,就要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勤于思考,有感而发,因情而叙。 ③真情实感,发而为文 随笔要求将真事、实事、种种矛盾、种种纠葛,按它们的本来面目,真实地袒露在人们面前。它以真情、至情引起人们的共鸣,读后让人感慨、悲愤、沉思、冥想、自省,因为它是直抒胸臆、慷慨陈词的。文字上也就自然形成质朴、无华、深沉、自然的风格。 ④要引人向善 随笔要写得真实,但并不是什么都能写,什么都如实反映。生活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我们每天亲历、亲见、亲闻的事情,有好的,有坏的;有有意义、给人启迪、催人上进的,也有没意思、卑微琐碎甚至丑恶奸邪的。但是我们要关注主流,理直气壮地歌颂正面的美好的事物;即使要反映负面的消极的事情,也应当抱有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分清是非和善恶。 【活动】阅读文本,体会下列语句的含义。 1.“公书林”的房子也宽敞,舒服,而且环境优雅,至今我都记得馆外的一片绿色和馆内的幽静整洁。我在那里翻阅了许多英文小说,当时我的英文程度很有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