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86544

第一单元《齐桓晋文之事》《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共2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458589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一,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中华劝谏 曲尽其妙 ———以《齐桓晋文之事》《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解码古人的劝谏艺术 课程解读 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聚焦先秦诸子与史传经典,通过选文展现了中华文明源头的思想光芒与精神特质。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感受到“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威力,今天,我们就通过《齐桓晋文之事》和《烛之武退秦师》中有关辩论的分析,去解码古人劝谏的艺术,感受先贤的劝谏智慧! 何为劝谏? 劝谏≠ 讲大道理,而是用智慧让对方心甘情愿接受你的观点。 解码古人劝谏艺术 01 单击添加标题 。 齐宣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孟子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齐桓晋文之事》 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事上,孟子怎么看? (一)立场转换 实现共情 烛之武:“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示之以弱 《烛之武退秦师》 02 01 烛之武 “危机谈判专家” 示之以利 亡郑?“邻之厚,君之薄也”。 存郑?“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示之以危 过去: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现在:“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二)利弊权衡 直击要害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王道” “霸道” 单击添加标题 。 “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推恩“天下可运于掌” (二)利弊权衡 直击要害 “所欲” “所为” 单击添加标题 。 “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二)利弊权衡 直击要害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 仁政———保民而王 (三)逻辑严密 达成目标 严密的逻辑劝谏本质是一场认知驯化———它让君主在自我思辨中“主动发现”谏言的真理性,而非被迫接受。如韩非所言:“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最高明的逻辑,永远是精准匹配对方认知频率的共振。 烛之武劝谏秦伯的逻辑思路 1. 示弱消戒,降低敌意 2. 利益引诱,许诺好处 3. 加油添火,挑拨离间, 简单归纳为:示弱→利诱→挑拨 孟夫子劝谏齐宣王的逻辑思路: 以例共情,建立信任:用“以羊易牛”证王有仁心,消除戒心; 揭示矛盾,激发反思:问“恩足及禽兽,功不至百姓”,点明不王乃“不为”非“不能”; 类比设喻,阐明观点:以“举百钧”“察秋毫”喻行仁政靠意愿; 提出方案,描绘蓝图:授“制民之产”“谨庠序之教”等具体措施,“保民而王”终成。 简单归纳为:戴高帽→议难题→供权衡—给答案 孟夫子和烛之武的劝谏逻辑严密,层层推进,一点点攻破对方的心理防线,最终被劝说得心悦诚服! 1.立场转换 实现共情 2.利弊权衡 直击要害 3.逻辑严密 达成目标 小结———古人劝谏艺术 “说者无我,因势利导”———消除自我表达欲,完全从对方视角分析问题。 孟子———国君灵魂摆渡人” 烛之武———危机谈判专家” 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应用古人劝谏艺术提升说理能力 02 微写作训练 议论文写作即是劝说读者接受你的观点,你能否借鉴孟子和烛之武劝谏技巧写一段劝说词,劝说同学们多读经典,少刷小视频。(200字左右) 与经典对话 与自我相遇 朋友,我知道你此刻正刷着手机,在信息洪流中焦虑地捕捞“干货”———你渴望成长,要为你点赞!(孟子式共情先夸) 但你可曾想过:那些15秒的“知识快餐”,就像用糖丸止饿———越吃越虚,越学越慌?(神比喻戳痛点) 经典看似“无用”,实则是为你的人生“储能”!(烛之武式利益绑定) 当你被职场内卷压垮,《庄子》会教你“庖丁解牛”的悠然智慧,不是更拼命,而是更懂“势”! 当你陷入精神内耗,《论语》一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