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3046

河南省开封市杞县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339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南省,试题,历史,考试,开学,开封市
  • cover
高三月考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发现,从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在以粟类作物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和以家猪为代表的家畜饲养的基础上,开始普遍种植水稻和饲养黄牛、绵羊,且这一时期被发现的小麦遗址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 ) A. 成为水稻的发源地 B. 农耕经济得到发展 C. 农用动力发生变化 D. 轮作复种技术发达 2. “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 ) A. 继承先秦时期的天下观 B. 彰显国家一统的丰功伟绩 C. 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 D. 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员管理 3. 对“焚书坑儒”评价问题,传统观点认为:虽粗暴,但起到了巩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有人提出“焚书坑儒”虽对统一思想、巩固政权有一定的作用,但手段毒、效果微、不良影响久远。这说明 A. 历史事实无法完整准确还原 B. 史学研究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C. 学术辩争能够推动史学研究 D. 研究者的阶级立场影响研究结果 4. 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禅让”反复出现( ) A. 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 B. 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 C. 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 D. 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 5. 北魏均田令规定,奴婢按编户民标准授田,但要求 “奴从耕,婢从织”。北齐均田令规定奴婢限外不课田者皆不输”。隋承齐制,大业元年(605)又规定“除妇人及奴婢,部曲(依附民)之课”。这意味着( ) A. 均田制遭破坏 B. 北齐奴婢不再授田 C. 承担赋役授田前提 D. 隋代废除定额租调 6. 1284年,元朝政府下令禁止权势之家进行海外贸易,犯者籍没一半家产,但这一禁令收效甚微。1293年不再禁止权势之家“入蕃为贾”,而是约束不法行为,“依着百姓每(们)的体例,与抽分者”。此后权势之家出海为贾现象增多,这反映出元朝( ) A. 征税加剧社会贫富分化 B. 贵族势力扩张威胁专制皇权 C. 法律调整缓和阶级矛盾 D. 海外贸易繁荣推动政策变革 7. 赦书是朝廷颁布赦令的文告。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因赦书由书吏抄录多有差错,致使地方州县“错认刑名,失行恩赏”,遂下诏“自今赦书,令刑部摹印颁行”。由此赦书“勒楷书写本”,经勘读后雕版“印造发递”。此举有助于( ) A. 扩大朝廷政令推行范围 B. 提高国家行政管理能力 C. 强化地方民众法律意识 D. 完善朝廷文书传递体系 8.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地方官员将妈祖封号从“天妃”改为“天后”的奏请遭礼部否决;乾隆初年,妈祖被正式加封为“天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天后”被列入国家祀典,地方官须在春、秋两季致祭。乾隆帝的这些做法意在( ) A. 防范地方性势力挟洋自重 B. 顺应海外贸易发展的潮流 C. 巩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D. 推动南北地域文化的融合 9. 据学者研究,一战后协约国出于宣传需要,不愿公开他们招募十多万华工和寻求中国援战这一事实。而北洋政府为维护中立形象,封锁华工讯息,不愿德国获悉中国“以工代兵”策略。凡此种种造成了长期以来对华工参战历史的“集体失忆”。这最能够说明的是( ) A. 立场决定历史解释 B. 文字记载决定历史客观存在 C. 历史事实会被掩盖 D. 历史研究有助历史记忆修复 1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提出在农村推行“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以实现“民族再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