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南朝宋初,毛修之流落北方,他擅长烹任,所制的羊羹被北魏尚书称为绝味,羊羹后被进献给 高三历史试卷 北魏太武帝,太武帝对之大加赞赏,后来毛修之升任太官尚书,专登御膳的烹制。在一次宴席 上,当江南特色饮食羹脍端上桌时,翼州人崔祖思说:“此味故为南北所推。”材料主要表明南 北朝时期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A南北文化交往比较密切 B.官你晋升渠道多元 注意事项: 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 D.南北生活方式趋同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6.唐中后期,中书舍人的草诏权逐步被翰林学士分割,翰林学士草拟内制、中书舍人草拟外制的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格局逐步形成。但是即使到了德宗朝,在翰林学士权力极为膨胀、由翰林学士掌握诏书发布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的诏印之时,仍有皇帝任命中书舍人草拟内制的现象。这体现出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政治制度趋于完普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C.官僚机构分工明确 D.对权力制约的考量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八单元。 7.北宋大中样符五年(1012年),朝廷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经常发生旱灾的江淮两 浙耕种。宋哲宗时期(1085年一1100年),小麦已成为准南各地夏季的主要作物。到南宋时,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小麦在南方地区的种植实现普及。材料可用来说明宋代 合题目要求的。 A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表1所示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地区部分文化遗存简介,这可用来说明当时河南地区 C.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D.饮食结构根本变化 表1 毁 8.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福建永春县县衙因战事损坏严重,在社会力量出资应役的形势下 遗址名称 文化遗存 永春县衙得以重建。绍兴路萧山县公署年久失修,1339年,地方父老率众以供劳役。据此可 西峡老坟岗通址 有些惑葬中出土了象征权力的石钱 知,元代 平粮台古城遗址 饮酒器开始增多,遗址中出土了尊、杯、澄滤器等礼器 A官民关系较为融洽 B.地方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孟州义井遗址 发现一处面机约2000平方来的疑似广场的遗迹 C中央集权统治强化 D.士绅阶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9.明中叶谢肇浙在《西吴枝乘》中说,蚕桑之事“湖人(湖州人)尤以为先务,其生计所资”。清代 A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B.早期国家认同已形成 文献《东畲杂记)增记载:“近镇(误院镇)人家多业机杆,间有业田者,田事皆雇西头人为之, C.城市规划理念萌发 D.社会复杂化程度提升 由此可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2.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很多关于商王出于政治目的,对臣服族群进行迁徙与安置的内容。如许多 A.农民收人来源多元化 B雇佣生产开始出现 卜辞中存在的“奠”,被认为是商王安置臣服族群的一种政治方式。这体现了商代 C.农业经济呈衰退趋势 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A早期国家的治理策略 B.宗法分封制已确立 10.清代土司家族编修家谱时,多追溯家族祖先来自中原汉族,或攀附中原名门望族,编织先 C.邦国民族关系的和谐 D.疆城范围不断扩大 有功于国家、泽被生民的英雄故事。如广西壮族土官多以“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作为始 3.春秋时晋国的一些物资“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晋文公重耳在楚国时表示“羽毛齿革,则君 祖的原籍。这一现象反映出清朝 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荀子提到,当时泽人”“山人”“农夫”“工贾”等都可以通过 A改土归流成效显著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商业贸易得到他们需要的东西,不必事必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