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安一中新校区2025-2026学年2025级10月份阶段性检测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选择题时,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以下可实证“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文化遗存是( ) A.半坡遗址 B.良渚古城遗址 C.姜寨聚落遗址 D.二里头遗址 2.考古学者在某遗址发掘1300座墓葬,大、中、小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成套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推断,该遗址处于( ) 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新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旧石器时代晚期 3.据考古报告,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的铜尊和铜罍与商王朝风格接近,而其出土的大量铜人像、铜面具、金面具以及大型神树,则不见于殷墟及其他地区,显示出古蜀文明的自身特色。这些发现表明( ) A.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B.华夏认同观念促进文化整合 C.中原文明空间范围逐步扩展 D.不同区域间手工业交流频繁 4.距今约1万年,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下列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是( ) A.红山文化 B.北京人遗址 C.蓝田人遗址 D.元谋人遗址 5.表1是距今6000至5300年前的部分重要考古发现。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当时( ) 表1 文化遗址 重要考古发现 安徽凌家滩遗址 高规格祭坛和玉礼器作坊 河南灵宝西坡遗址 占地面积达500余平方米的“宫殿”式建筑 辽宁牛河梁遗址 集中分布着祭坛、冢墓和“女神庙” A.国家初始形态显现 B.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C.区域文化交流密切 D.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6.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部族通过“家天下”世袭制确立统治,设置官职,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还建立贡赋制度。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宫殿建筑基址、青铜礼器群以及铸铜作坊遗迹。甲骨文也有关于“夏”零星记载。这些信息表明,夏部族统治( ) A.构建起成熟的官僚体系 B.形成了系统的法律制度 C.推动了文字的统一进程 D.具备早期国家基本特征 7.夏商时期的封国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西周的封国是把同姓亲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一变化( ) A.防止了贵族内部的经济纷争 B.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文化认同 C.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D.促进了国家走向统一 8.学者杨宁一认为,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政治( )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C.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实现了家国一体 9.观察下面两图,哪组词最能概括当时的形势( ) A.封邦建国,同养公田 B.匈奴入侵,北民南下 C.井田瓦解,经济衰退 D.列国纷争,民族交融 10.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 C.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 D.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 11.春秋战国之际,姬姓封国晋国逐渐被异姓的韩、赵、魏三家新兴的大夫瓜分。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封三家为诸侯。“三家分晋”实质上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制已崩溃 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C.贵族世袭特权被废除 D.周王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