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199202

第14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课件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508156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课,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白居易(772-846),字_____,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_____”。与_____并称“刘白”;与_____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是唐代存诗量最多的诗人,存诗超 3800 首。其诗题材广、形式多、语言通俗,“老妪能解” 的传闻广为人知。他著有《白氏长庆集》,《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均为其代表作,流传至今。 乐天 诗魔 元稹 刘禹锡 走 进 作 者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mò zhuó dī 觅行踪 从题目《钱塘湖春行》中我们获得哪些信息 1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春”点明季节,春天;“行”出行、游览之意。诗题意思即春天出游钱塘湖,题目点明了诗人出游的地点、季节、事件。 请大家抓住诗题中的“行”字,找找诗人的行踪。 2 选择第三条线路: 游览西湖有三条路线,诗人是怎么游的呢?请结合诗歌内容请选择相应的旅行路线并说明理由。 孤山寺北 贾亭西 湖东 白沙堤 赏春景 “春”:春天可以分为早春、仲春、暮春三个阶段,诗歌描写的是哪一阶段? 1 早春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 初 平 云脚 低。 刚刚 (我)从孤山寺的北面来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 西湖的两处景点 接近地面的云气 想象画面,还原春景之美 几处早莺争 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向阳的树 有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想象画面,还原春景之美 赏春景 从那些地方读出这是描写早春的景色? 2 “初”是刚刚的意思,春雨过后,湖面春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说明秋冬水落,春雨使湖水刚刚涨平。 “早莺”是唱春的歌手,“新燕”是报春的使者,它们最先给人间带来春的信息,预示着繁花似锦的春日的即将降临。 乱花 渐欲迷人眼,浅草 才能 没 马蹄。 各色各样的花 缤纷多彩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刚刚能够 没过 想象画面,还原春景之美 不够 我最喜欢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总是游览不够,尤其是那绿色杨柳下的白沙堤。 想象画面,还原春景之美 最爱湖东行 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不够 赏春景 从那些地方读出这是描写早春的景色? 2 乱花:因为是早春,未到百花盛开的季节,所以用“乱”形容。“乱花”显出花儿有的蓓蕾初绽,更多的是含苞待放,并非深春极盛,姹紫嫣红。 浅草:指的是早春刚钻出地面的小草,足见其幼嫩,正是未长欲长之时。 “几处”“谁家”:莺、燕还不多,可能还有在回南方的路上,写出了新的一年到来时作者重见莺燕时的喜悦心情。 描绘画面,鉴赏春景之美 争:是争相的意思,“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早莺像竞赛一样撒欢打趣,为早春增添出无限的生趣。 啄:是衔取的意思,运用拟人,表现出新归燕子衔泥筑巢的兴奋状态,写出新来的燕子在湖边衔泥筑巢忙碌情景。表现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 描绘画面,鉴赏春景之美 乱:是纷繁的意思,写出花的颜色和种类繁多。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生机勃勃的春景的喜爱。 浅:是浅浅的意思,写出春草初长,尚未丰茂,符合早春特点。表现了西湖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生机勃勃的春景的喜爱。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如此美丽的西湖春景,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在诗句中那个词可以概括作者这种感情? 1 .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