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主题:从早期国家到大一统国家 民族交融,华夏认同: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汉承秦制,国家认同: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秦朝统一,制度认同: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第1课 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朝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秦的统一 制度认同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对秦统一的背景、过程和巩固措施的分析,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了解秦朝统一的时间、空间范围,能够在历史地图上准确标注秦朝的疆域,理解秦朝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理空间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史料,如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等,对秦统一的相关史实进行实证研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以及通过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实证精神。 4.能够对秦统一的原因、意义以及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水平。 5.认识到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体会统一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壹 贰 叁 何以统一 何以固一 何以速亡 录 目 第一篇章 何以统一 君主努力 综合国力 地理条件 秦朝统一 历史条件 局部统一 经济需求 人民愿望 01 02 03 04 06 05 任务一:阅读教材P15,指出秦国实现统一所具备的历史条件? 客观 主观 第二篇章 何以固之 任务二:“小小智囊团”,从五个维度为秦始皇巩固统一献策。 要求:小组成员站立讨论,积极参与,选出代表汇总发言,时间3—5分钟。 1.军事团队:“灭六国后,为开拓疆域,统一天下。秦朝又做了哪些努力?” 2.政治团队:“怎样彰显功绩和地位,如何治理才能避免春秋战国的封建割据? 3.经济团队:“国家统一后,六国巨大的经济差异如何解决? 4.文化团队:“如何对待各个地区不同的文化,怎样才能让政令准确的上传下达? 5.社会团队:“如何稳定社会秩序,加强对民众的管理?” 合作探究 知识小结 军事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征百越、控制西南夷 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 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 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 统一货币(半两钱)、度量衡、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 统一文字(小篆) 王室衰微 诸侯纷争 中央:君主专制 需要加强权力! 地方:中央集权 概念解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矛盾:皇权vs相权 指君主独自掌握政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②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权组织形式,矛盾:中央vs地方 强调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受命于中央。 加强什么权力?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 特点: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皇帝制度 皇权至上 三公九卿制度 难点突破 特点: 以皇权为中心 家国一体 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地方———郡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