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02875

陕西省柞水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评(二)历史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5-10-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255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陕西省,测评,试题,历史,阶段性,柞水
  • cover
陕西省柞水中学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评(二) 高二年级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16×3=48) 1.睡虎地秦简《行书律》记载:“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又载:“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书廷辟有曰报,宜到不来者,追之。”这些规定反映出秦代文书制度( ) A.为中央集权提供了行政保障 B.标志着封建官僚政治的确立 C.有利于削弱地方的行政权力 D.通过皇帝诏令管控基层官员 2.据史载:明代“(内阁)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委之他人也”;至宣德时,开始令内阁学士于奏章批以墨笔,然后由司礼监太监督用朱笔誊写,谓之“批红”。这一记载反映了明代( ) A.宦官专权局面的形成 B.权力制衡机制的完善 C.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D.中枢决策的严重异化 3.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在三级会议上强调:“法兰西的事务,应由法兰西人共同裁决,国王的权力源自上帝与王国的法律,而非罗马教廷的恩赐。”次年,他派人进入罗马,囚禁了与他对抗的教皇,迫使新教皇迁居法国阿维尼翁。腓力四世的做法( ) A.强化世俗王权挑战天主教会权威 B.通过三级会议确立君主立宪雏形 C.保障了法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D.借助宗教改革摆脱罗马教廷控制 4.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首次取消了帝制时代的祭天典礼,代之以西方引入的就职宣誓礼仪,但其“誓词”中既没有西方“上帝”的位置,也没有提到中国的“天”,监誓者变成了“全体国民”。此举( ) A.体现了中西融汇的思想特点 B.彰显了凝聚国家复兴力量的愿望 C.制约了北洋政府的独裁统治 D.实现了从君本位到民本位的转变 5.下表所示为中共抗日根据地部分新区(1940年以后建立政权)县政府委员和参议会议员党派比例统计。这( ) 县别 庆阳 合水 清涧 绥德 机关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党派 中共 23 3 20 3 54 7 55 5 国民党 17 3 14 3 33 2 50 7 无党派 24 3 27 3 67 1 102 1 A.巩固了工农民主政权 B.加强了苏维埃政权组织建设 C.体现了党内合作优势 D.服务于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 6.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前,贵族“庶长”掌握军政大权,可自行任命属官并世袭封地。变法后,设立二十等军功爵制,“斩一首者爵一级”,各级爵位均对应田宅、仆役等赏赐,但不再授予世袭领地,且需定期接受中央考核。爵至“彻侯”者虽仍有食邑,但需由朝廷派遣“相”等官员治理封邑。这种变化反映出,秦国( ) A.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 C.贵族政治传统的延续 D.军事征服速度的减缓 7.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之后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如《钦定大清商律》《商会章程》等,规定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最高可获爵赏。清政府的这些举措( ) A.旨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扩张 D.改变了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8.北宋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士庶之间,侈靡之风曾未少革”。但由于“北宋官僚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呈现出不稳定性”,当时以朝廷重臣为首的大量士大夫崇尚节俭治家,重视子孙教育,造成这种“不稳定性”的深层原因在于当时( ) A.崇德尚俭风行一时 B.官员职位流动加速 C.科举制度不断完善 D.官场举荐现象频繁 9.乾隆年间,对外省官员考课除大计之外,还增设了密考制度,即每年年底,各省督抚将“藩道府各员贤否,加注考语,例不咨部”,径送皇帝。由此可推知密考制度( ) A.造成督抚权力膨胀 B.完善了基层官员选拔流程 C.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D.利于地方治理水平的提高 10.1883年1月通过的美国文官法规定:“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