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6届江浙皖高中(县中)发展共同体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江皖卷) 历史试题 2025.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初期的《左传》主张:“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春秋晚期时,孔子主张:“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战国时期孟子亦称:“往者不追,来者不距(拒)”。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A.儒家学说成为主流 B.出现了德治与法治之争 C.大一统制度的萌芽 D.民族关系出现重要变化 2.下图为汉代宫苑内校阅蹴鞠竞赛示意图。汉代蹴鞠是朝廷阅兵大典中的一部分,皇帝也要亲临检阅。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娱乐被赋予教化功能 B.蹴鞠是重要军事技能 C.阳刚尚武的时代气息 D.蹴鞠发展到鼎盛时期 3.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派遣大量朝官赴江南各道任节度使或观察使,并频繁更替这些藩帅。以李德裕为首的节度使针对当时江南地区众多百姓隐匿寺院的现象,大力打击寺庙势力。这些举措 A.加剧了藩镇割据 B.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促进了儒学复兴 D.维系了国家机器的运转 4.元军入滇后,行省、宣慰司两级以中央所委流官与少数民族上层土官相掺,路一级以民族上层土官为主,而府、州、县的官员基本上都是由当地土官担任。这一措施的推行 A.扩大了朝廷政令的推行范围 B.反映了改土归流的内在要求 C.植根于不同民族发展的差异 D.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治理方式 5.同治五年(1866年),苏、浙、皖各州县先后设立“劝农局”“招垦局”“开垦局”等机构负责招垦事宜。随后,湖北、河南、江西等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迁入。这一移民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新政的推行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C.边疆危机的显现 D.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6.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连载《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赞扬这位心醉共和、追求自由的传奇女子,认为“十九世纪欧洲大陆一切之人物,不可不母罗兰夫人;十九世纪欧洲大陆一切之文明,不可不母罗兰夫人”,由此引发了晚清新闻出版界女杰译介的热潮。这一现象反映出 A.文明交融促进社会转型 B.维新变法运动推动新思想传播 C.文化借鉴基于时代需求 D.新文化运动推动女性地位提高 7.中共西北局在《关于1942年边区经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在经济建设上,必须用全力贯彻以农业第一发展的私人经济方针,自给自足的经济是实现长期抗战供给的保障,人民生活的提高,最基本的就是依靠发展边区人民经济。”这一决定 A.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B.调动了边区人民生产积极性 C.忽略了大工业生产的价值 D.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8.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37个国家代表一致通过了“加紧争取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运动、拥护召开世界人民和平大会”等多项决议。这体现了新中国 A.支持国际和平事业 B.落实睦邻友好政策 C.践行求同存异外交理念 D.打破西方外交封锁局面 9.1984年,中央4号文件将社队企业正式改名为乡镇企业。截至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形成了以乡村集体企业为标志的“苏南模式”与以农民个体私营企业为标志的“温州模式”。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三分天下”,在工业经济中占据“半壁江山”。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经济结构明趋于合理 D.国家政策激发经济活力 10.苏美尔人在与洪水、干旱对抗的过程中,发展了水利技术;埃及人制定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这表明 A.古代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B.农业是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 C.早期文明深受自然环境影响 D.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11.“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发现的大批铸于7世纪至11世纪的穆斯林硬币,证实了穆斯林商人同北方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