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地理导学案 人口的迁移 (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相关视频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 2、通过阅读《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务工经商的人口迁移》及《中国历史上人口 的南迁》图和《三峡移民》等资料,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并说明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难点: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1、人口迁移: 【方法技巧】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判断人口迁移的三个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限)和时间(一年以上)尺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成为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人口迁移有多种类型,例如永久迁移、 ;自发迁移、 ;个人迁移、 ;自愿迁移、 。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和 。 3、国际人口迁移: 在新大陆发现以前,人类的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 ,新大陆发现以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 迁移活动,如 向 移民,非洲黑人被欧洲殖民者贩卖到美洲,亚洲的 、 、 等国居民向国外移民等。 【教材图表解析】表1-2-1 了解全球接纳移民最多的5个国家。 【阅读】图1-2-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几个特点: 1、总结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4个特点: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 外籍工人:南欧→西欧、北欧;南亚、东南亚→西亚;拉美→北美 国际难民:巴勒斯坦→周边阿拉伯国家;伊拉克→周边国家;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 优秀人才: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加坡、韩国) 3、二战后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 欧洲:净迁出区→净迁入区 拉丁美洲:净迁入区→净迁出区 亚洲、非洲:净迁出区→净迁出区 北美、大洋洲:净迁入区→净迁入区 4、国内人口迁移: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不同的,【阅读课文“国内人口迁移”部分内容结合图1-2-3和图1-2-4,】完成下表: 时 期 主 要 流 向 清代以前 历史上,我国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由 流域向 流域、 流域的人口迁移,西汉时我国 人口占总人口的 ,经过 、 、 引起的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后,南方人口占到总人口的 。 清代至新中国成立以前 、 一带的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 一带的人口“走西口”迁往 、 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 国家组织大批技术人员、大中专学生、退伍军人、干部、知识青年等移民到 、 、 、 、 等地。 20世纪80年代后 地区间的人口流动频繁,人口迁移规模 ,人口迁移主要为从 地区向 地区迁移。 5、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在国内人口迁移中,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一种重要的迁移形式。 向城市迁移和集中是工业革命的产物,20世纪初这种国内人口迁移形式仅局限于 国家,目前为世界各国尤其是 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探究案】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有何特点? 【练习案】 1.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 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 B.某学者出国讲学 C.某家庭乔迁新居 D.南方某学子去北方上学 2.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因之一是东北地区 ( ) A.制造业高度发达 B.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 C.大量征兵抗战 D.畜牧业水平高 3、以下的人口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某人去美国旅游 B、某人去美国讲学 C、某人去美国留学 D、某人侨迁新居 4、下列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B、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C、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了移居东南亚 D、在我国参观、旅游的美国人 5、在近现代,人口迁入的国家和地区是 A、印度 B、中国 C、东南亚 D、西非 6、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