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七年级 《朝 代 歌》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课前一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秦的暴政 1.楚汉之争人物是 和 ,前期性质 后期性质 ,结果 。 2西汉的建立者是 建立时间 都城 。汉初采取 政策恢复发展社会生产,遵循的是 学派的思想,具体措施有解甲归田、释奴为民、鼓励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3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汉文帝、景帝采取措施有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以德化民、提倡勤俭。 公元前202年 刘邦 道 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刘邦获胜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 争夺帝位的战争 项羽 刘邦 长安 休养生息 农民起义 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1.削弱地方势力 导入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经过70多年的发展,在没有水旱灾害的年份,百姓家给人足,国家府库钱财充足。京师积累的铜钱很多,因年久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 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即位,他就是汉武帝。 文景之治 休养生息 《史记·平准书》书影 材料描绘哪一治世局面?得益于统治者采取什么政策? 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单元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1.削弱地方势力 原因 【问题思考】汉武帝即位初期,在政治上面临什么问题 汉高祖继续实行郡县制,但又分封了一些诸侯王,行郡国并行制度。这些诸侯王封地广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势力强大。 汉景帝接受晁错建议,下令削藩,七个诸侯王举兵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诸侯王势力强大 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的统治, 削藩 第三单元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1.削弱地方势力 原因 【问题思考】汉武帝即位初期,在政治上面临什么问题 诸侯王势力强大 “天下豪桀,兼并之家,乱众之民。” ———主父偃 豪强地主横行 结果:诸侯国数量变___,势力变___,加强了_____。 第三单元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1.削弱地方势力 解决措施 【问题思考】汉武帝即位初期,在政治上面临什么问题 诸侯王势力强大 豪强地主横行 ①采纳 的“ ”建议; 主父偃 推恩 【解决办法】 多 小 中央集权 第三单元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1.削弱地方势力 解决措施 【问题思考】汉武帝即位初期,在政治上面临什么问题 诸侯王势力强大 豪强地主横行 ①采纳 的“ ”建议; 主父偃 推恩 【解决办法】 ② 各种理由削爵、夺地、除国。 酎金削爵 “汉制每年八月,皇帝大祀宗庙,举行饮酎(zhòu)礼(酎是一种纯酒),诸侯必须献金助祭,叫作酎金。武帝便在这件事上挑剔,凡列侯所献酎金,成色与数目稍有不合,即取消其爵位。仅只元鼎五年(前112年),列侯因此被废的就有106人。” ———张仁忠《中国古代史》 第三单元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1.削弱地方势力 中考链接 《史记》:“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思想控制 B.让更多人得到封地 D.扩大诸侯的权力 A 推恩令 制度变化得启示: 国家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要立足国情,与时俱进,要注意制度的创新 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