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为什么“汉”字能代表中国? 围绕“华夏之辨,敬天法祖”核心价值观的华夏儿女之所以“汉人”代称,源于一个持续了400多年的强大朝代———汉。 汉:天河、宇宙银河 语曰天汉,其称最美 汉人:天下至美之族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 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汉书·叙传上》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9年 王莽篡汉 公元 220年 曹丕建魏 公元前180年 汉文帝即位 公元25年 光武中兴 时空定位———西汉与东汉 公元前140年 汉武帝登基 公元前154年 七国之乱 公元前138年 张骞通西域 公元 184年 黄巾起义 新 东汉 西汉 文景之治 公元87年 汉昭帝即位 汉武盛世 自主学习 1.汉初社会经济状况如何?西汉初年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2.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3.西汉为何迅速衰亡?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高祖 前202年 刘邦:如何保我江山永固呢? 赋税沉重、严刑酷法———休养生息 “惩戒亡秦孤立之败”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 汉初,实行了怎样的统治措施和政治制度? 经济上与民休息,政治上汉承秦制,实行郡国并行制, 思想上奉行黄老无为思想 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因功封王 因亲封王 郡国并行制 七国之乱 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晁错)说上曰:“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少;不削,反迟,祸大。”———《史记》公元前154年,景帝采纳晁错建议着手削藩,结果七个诸侯国发动叛乱。景帝命太尉周亚夫和大将军窦婴率军,以轻兵断绝叛军粮道,三个月后平定叛乱。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探究:据材料说说文景之治下存在哪些问题?“休养生息”是否还适用?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豪强地主)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丞相入奏事,荐人二千石(郡守)。……上乃曰:‘君除(任免)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匈奴连岁入边,烽火逼于长安。匈奴五次入边,杀掠人口,动以万计。 诸侯势大 豪强膨胀 丞相权重 思想混乱 匈奴犯境 必须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一、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问题 措施 影响 政治 经济 文化 边疆 设刺史 察举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得到巩固 尊崇儒术 确立儒学独尊地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有利于民族交流;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诸侯得利,私商暴利 思想纷乱 匈奴威胁 丞相权重,豪强作乱 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准,征税抑商 加强经济控制,增加财政收入,加强中央集权 北击匈奴,河西走廊设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设“中朝” 任用酷吏 二、西汉的强盛 诸侯王(父) 侯(次子) 侯(嫡长子) 侯(三子) 、、、 1、政治上:(1)推恩令 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千古第一阳谋” (一)措施 二、西汉的强盛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当是时,丞相入奏事,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汉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