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参考答案 15.C 16.D 17.D 18.C 19.D 20.D 21.D 22.A 23.B 24.B 25.C 26.A 27.(1)方向:从农村进入城市。 影响:农奴身份改变;推动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2)事件: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黑奴贸易)。 影响:对美洲: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利于经济的发展。 对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造成落后。 对西欧: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的原始积累。 因素:①经济因素②殖民扩张③国际形势④自然灾害的影响⑤战乱等。 28.(1)英国议会。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 (2)《人权宣言》。 大革命扫除了正在衰落的封建残余,还高喊自由平等的口号并将其传到欧洲各地;革命的领袖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制定了《拿破仑法典》,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法典还传入欧洲其他国家,对欧洲法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独立宣言》的发表。 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一、选择题(本题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5.《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句话强调的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 A.海洋条件 B.政治条件 C.地理条件 D.经济条件 16.比较学习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中国古代商鞅变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形式改革的相同之处在于 () A.都是在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 B.都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C.都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 D.都是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17.某历史小组在讨论时,内容涉及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雇佣劳动关系不断扩大、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政治权利不断扩大。由此判断,他们讨论的主题是( ) A.上古亚非文明的成果 B.古代欧洲文明的发展 C.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D.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 18.14世纪时,意大利的新锐作家多以“教会活动”和“教士生活”为背景进行创作。到了16世纪,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越来越多地从“市民纠纷”“市场交易”等场景展开叙事。该变化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A.抵抗君主专制制度 B.助推商品经济发展 C.日益融入市井生活 D.使西欧步入近代社会 19.小明在学习新航路开辟一课后,做了如下的笔记 (下图所示)。图中①处应为() A.庄园经济的发展 B.大学的迅速发展 C.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D.商品经济日趋发达 20.如图是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②处船上运输的应该是 () A.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 B.真金白银 C.生产原料 D.黑人奴隶 21.14—16世纪的西欧,冲破神学的黑暗桎梏,肯定人性;挑战大海的惊涛骇浪,寻找出路。“肯定人性”与“寻找出路”分别指 () A.西欧庄园和大化改新 B.文艺复兴和大化改新 C.手工工场和新航路开辟 D.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22.英法“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是社会中某一阶段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新政治制度。”材料中“新政治制度”是指() A.资本主义制度 R 封建制度 农奴制度 D.奴隶制度 23.构建时空坐标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以下时空坐标说明研究的主题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日本明治维新 24.18世纪西方的一部法律文件中宣告:“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该文件可能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大宪章》 D.《拿破仑法典》 25.“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摘自《人权宣言》)结合所学,可知该“宣言”() A.反对公民拥有私有财产 B.认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