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十周考试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四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四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签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来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元代行省辖区辽阔,与前代相比权力颇重,“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高级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等六七人组成,“事从公议”;行省治下的路、府、州、县官员的任用、迁调、考课由吏部和枢密院负责。材料反映行省制( ) A.加强了君主权力B.推动地方机构完善C.有利于中央集权 D.管辖了辽阔的疆域 2.元代十个行省中,有四个涉及边疆地区,如岭北行省管辖范围除了蒙古高原以外,向北一直延伸到北冰洋;东北地区由辽阳行省管辖;西南地区由云南行省管辖。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度( ) A.使地方拥有较大的政治军事权 B.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实现了元朝社会秩序长期稳定 D.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辽史·百官志》载:“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这一制度意在( ) A.实现民族认同B.缓和境内各民族之间的矛盾C.维护政权稳固 D.构建与宋朝对等的官僚体系 4.某朝史书记载:“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有宣慰司、有廉访司。”该朝对于吐蕃地区的管理,是设立( )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理藩院 D.宣政院 5.《元史》记载:元朝平定大理后,大理段氏主动提出“条奏治民立赋之法”;征服云南金齿诸部后,元廷又在其地“定其租赋”。待云南行省设立,元朝采取了有别于唐宋政府对云南实行的松散羁縻统治,全面开展“阅户籍民”工作。上述措施表明元朝( ) A.对云南采取直接管辖B.开创了土司纳税制度C.推动了边疆民族交融 D.丰富了唐宋羁縻政策 6.元朝在全国范围内设置1500余处驿站,其中北方草原地区的驿站多以蒙古庐帐作为驿舍,配套使用马奶酒、手扒肉等传统饮食;南方驿站则沿用宋朝遗留的砖瓦式院落建筑,同时配备茶肆、粥铺等设施。*由此可见,元朝( ) A.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B.驿站以带动地域发展为目的C.实行严格的民族制度 D.驿站设置适应地域文化差异 7.1334年,元朝在海南设置湖广黎兵屯田万户府,统千户13所,每所兵1000人,屯户500,“皆土人为之,官给田土、牛、种、农器,免其差徭”。这体现出元朝( ) A.军制从募兵制向征兵制转变B.分而治之的边疆羁縻政策 C.镇守与建设并举的治边策略D.官府着力推动“改土归流” 8.《金史》载:“猛安谋克杂厕汉地,听与契丹、汉人婚姻以相固结。”《西夏书事》记录:元昊命令蕃汉官员统一戴汉冠、行汉礼,而蕃官发式“仍循羌俗”。《元朝史》写道:“色目官吏通汉法,蒙古贵族习儒经,汉人工匠入漠北,回回商贾遍州县。”以上材料最适合的研究主题是( ) A.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B.中华民族多元一体C.民族交融与文化互动 D.社会婚俗礼仪秩序 9.金太宗时,仿中原三省设立尚书省,由汉官主持政务,同时废除女真旧制(勃极烈辅政体系)中的冗余职位;海陵王迁都中都,仿照唐宋都城布局修建宫城与坊市,并要求女真贵族学习汉族礼仪和服饰;金章宗颁布《泰和令),规定女真猛安谋克户需缴纳土地税,禁止其随意兼并汉族农户土地,这些举措( ) A.实现了宋金的和平交往B.加速了女真社会封建化进程C.巩固了传统的部落联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