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中学2028届高一上学期一段考 历史科试题 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 1.考古工作者在龙山文化时代的山西陶寺墓地中发现,占全部墓葬1.3%的大墓有木棺,随葬品多达一二百件;占全部墓葬87.3%的小型墓葬,绝大多数无任何葬具和随葬品,或仅有两三件随葬品。据此推知,当时() A.原始农业产生 B.部落联盟形成 C.阶层分化明显 D.礼乐制度出现 2.考古发现显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城址分布广泛,其中黄河流域约40处,长江流域约18处,辽河流域近80处,其他区域零星分布。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中原文明辐射的范围广阔 B.早期文明呈现多中心格局 C.游牧与农耕文明长期对峙 D.地理环境决定了文明发展 3.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建立了许多同姓诸侯国。对于重要的异姓诸侯国,周王则与之建立联姻关系,如周武王的王后邑姜是齐国国君姜尚的女儿,周武王的长女嫁给了舜帝后裔、陈国之君胡公满,此外,吕、申、许等国也都与周王室有姻亲关系。这一举措的实质是() A.母系氏族遗风影响深远 B.拱卫王室,加强君主专制 C.宗法关系的扩展与补充 D.诸侯势大,周王权威衰落 4.周昭王时期,周天子连续南征,周疆域向南大幅度扩张,直抵汉水。在周昭王、周穆王时期,周又在汉水以北建立了一批诸侯国,称为“汉阳诸姬”,到宣王时期,周又对“汉阳诸姬”进行了强化管理。西周的这些举措客观上() A.遏止了楚国扩张 B.促进了文化传播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刺激了诸侯争霸 5.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上的一个明显现象是学术从“学在官府”的制度体系里脱离出来,文化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能够体现这一重大变化的是 () A.旧贵族体系的瓦解 B.变法运动成为时代潮流 C.诸子百家学说出现 D.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6.春秋战国时期的车轮均为木轮,木轮外包镶铁皮或打上铁钉,轮子普遍较硬也较窄,这样的车子走多了就会在路面上留下车辙,慢慢就变成了“轨道”。各诸侯国在制造车子的时候,有意使本国车轮间距与其他诸侯国不同。这种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皇权衰微,礼崩乐坏 B.社会动荡,战争频繁 C.交通便利,商业繁荣 D.文化多元,交流互鉴 7.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军事理论的形成 B.生产方式的变革 C.政治制度的演进 D.地形地势的利用 第 1 页 共 6 页 8.下表展示了从商朝、西周到战国时期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情况。 时期 农业主要劳作方式 手工业主要劳作方式 商朝、西周时期 集体劳作 官营作坊、家庭式劳作 战国时期 家庭式劳作 官营作坊、民营作坊、家庭式劳作 这一变化() A.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B.源于列国纷争的需要 C.反映了耕犁基本定型 D.缘于自由雇佣的出现 9.秦统一后,六国文字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从各类出土的文字资料可见,在秦朝覆灭前后,六国故地的人纷纷在各种场合恢复使用本国文字。这反映了() A.各地文化交流日益加强 B.统治阶层内部矛盾激化 C.秦朝统治基础薄弱 D.新兴士人阶层崛起 10.下图为后世对秦始皇的部分评价。他们的评价都突出了秦始皇() A.完成国家统一 B.首创皇帝制度 C.推行残暴统治 D.实行军功爵制 11.汉武之时,朝廷兼有河西之地,“初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至宣帝时,置都护以主西域军政诸事。东汉时,班超父子经营西域。上述举措() A.便于佛教传入中原地区 B.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解决了两汉的西北边患 D.实现了对西域的郡县制管理 12.加官制度是指给某些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