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4667

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B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75526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南省,历史,图片,试题,考试,TOP
    秘密★启用前 2027届高二年级T0P二十名校十月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B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 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0 经 4.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第1一7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有铭文记载:“王呼内史(负责起草、宣读王命文书的官员)册命豆闭。王曰:‘闭, 赐汝哉衣(红色礼服)…司罡俞邦君马弓矢。’闭拜稽首。敢对扬天子不显休命。”这一事件 有利于 A.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B.分散地方诸侯权力 超 C.完善官僚政治体制 D.维护周王政治权威 2.隋朝三省制实则以尚书省为中心,门下、内史二省等政府机构均受其节制。唐朝时,尚书省 虽仍统领六部,却与中书、门下二省地位平等,且形成“中书拟定,门下进画,尚书奉行”的分 工协作流程。这一调整 A.颠覆了传统中枢决策模式 B.为治理效能的提升奠定制度基础 蚁 C.表明行政权与监察权分离 D.促使权臣专断弊政得以有效解决 3.明末孙承泽在《天府广记》中记载,巡抚“总领一方,凌驾三司”,同时“带风宪之衔,不独地方 利弊可言,即朝廷大政无不可入告”。这反映出,明朝 A.地方行政运行的集权化倾向 B.国家权力中心呈现出下移的趋势 C.监察官员未能发挥实际效用 D.政区层级削减加强了地方自主性 4.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大会的重要法案常由元老院先行讨论,高级执政官人选需元老院提 名;元老院拥有“紧急状态权”,可宣布国家处于紧急状态而任命独裁官;叛国罪、谋杀罪等习 惯上由元老院审理。这些现象 A,对政治连续性和稳定性产生冲击 B.弥合了扩张带来的现实矛盾 C.说明民主政体暗含着不稳定因素 D.显示出浓厚的贵族寡头色彩 【历史试题(B卷)第1页(共6页)】 26-X-036B 5.右面漫画《相互漫骂》展现了2016年美国大选总统候选人辩论的场景。画面中代表共和党 的“大象”与代表民主党的“驴”发生了激烈冲突。据此可知, 美国 A.民主制度丧失了公信力 B.国民政治生活缺乏理性 C.党派利益影响政治生态 D.集团势力存在根本分歧 6.1946年,国民党机关刊物《中央周刊》的社论写道:“国民党将…由独负建国责任的地位转 到与各党派共负建国责任的地位…就在还政于民之后,我们国民党却依然必须以革命建 国领导者的地位,出而领导国民和各党派向着三民主义的革命建国而迈进。”这可用于佐证, 国民党 A.厘清政党政治的制度优势 B.注重迎合民众参政需求 C.强调民主建设应循序渐进 D.借民主外衣行独裁统治 7.有学者指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使命是“会意”与“大任”。“会意”须克服“会官意”“会上 意”“会己意”“会私意”,通过收集、加工原生态民意,将其提炼上升为国家意志;“大任”则主 要体现在“立制”“用人”与“育民”三方面。该学者强调该制度 A.统和人民民主与高效集中 B.利于民众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C.充分贯彻了民主协商精神 D.拓展了基层民主自治的方式 8.变法前的秦国,“室”是以宗族为特征的财产单位和权力单位。商鞅变法拆“室”为“户”,官府 将以“室”为单位的土地、人口登记在“户”下,确认其土地权属关系,均直接隶属于国家。据 此可知,商鞅变法 A.强化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B.捍卫了小生产者的利益 C.摧毁了传统宗法血缘关系 D.确立封建土地国有制度 9.翁同龢认为《新学伪经考》是“经家一野狐也”。管学大臣孙家鼐为“东宫旧僚”,“主变法”,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