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5348

5.1 氢气(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841610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氢气,教学课件,2025-2026,学年,科粤版,化学
  • cover
(课件网) 氢气(H ):性质、制备与应用全解析 氢气(Hydrogen,化学式H )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 1 的元素,也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物质(约占宇宙总质量的 75%),同时是已知密度最小的气体。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能源、工业、医疗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下从核心维度展开详细介绍。 一、基本物理与化学性质 氢气的特性是其应用的基础,核心性质可通过下表清晰梳理: 类别 具体性质 关键说明 物理性质 状态与颜色 标准状况下(0℃、101kPa)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肉眼不可见 密度 约 0.0899g/L,仅为空气密度(1.293g/L)的 1/14,是目前已知密度最小的气体 溶解性 极难溶于水(20℃时溶解度约为 0.0182mL/100mL 水),也难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沸点与熔点 沸点 - 252.87℃(液态氢),熔点 - 259.14℃(固态氢),需极低温度才能液化 / 固化 导热性 导热系数(0℃时约 0.187W/(m K))远高于空气,是优良的导热介质 化学性质 可燃性 具有强可燃性,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唯一产物为水(2H + O 点燃→ 2H O),无任何污染物排放;但氢气与空气混合时,体积分数在 4.0%~75.6% 范围内会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或高温易引发爆炸,需严格控制使用环境 还原性 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但在高温、高压或催化剂(如铂、钯)作用下,能还原金属氧化物(如 CuO + H △→ Cu + H O),是工业冶炼高纯金属的重要还原剂 反应活性 不易与多数物质发生反应,但可与非金属(如 Cl ,点燃生成 HCl)、金属(如 Na,加热生成 NaH)结合,形成氢化物;在特殊条件下(如高温高压、催化剂)可参与合成氨反应(N + 3H 2NH ) 二、氢气的制备方法 氢气的制备需根据原料、成本、纯度需求选择不同技术,目前主流方法可分为 “工业级制备” 和 “实验室制备” 两大类,核心差异在于规模与纯度: 1. 工业级制备(大规模、低成本,纯度多为 99.9%~99.999%) 工业上 95% 以上的氢气来自 “化石燃料制氢”,其余为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具体方法如下: 蒸汽甲烷重整法(SMR):最主流的制氢方式(占全球氢气产量的 70% 以上)。 原理:以天然气(主要成分 CH )为原料,在 800~900℃、催化剂(镍基)作用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CO 和 H (CH + H O CO + 3H ),再通过 “水煤气变换反应” 将 CO 转化为 CO 和额外 H ,最终分离提纯得到氢气。 特点:原料易得(天然气储量丰富)、成本低,但会排放 CO (每生产 1 吨氢气约排放 8~10 吨 CO ),属于 “灰氢”,若结合碳捕获技术(CCUS)可转化为 “蓝氢”。 煤制氢:在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应用广泛,占国内氢气产量的 60% 左右。 原理:通过 “煤气化” 将煤转化为合成气(CO、H 、CO ),再经水煤气变换反应、脱硫、脱碳等步骤提纯氢气。 特点:成本低、原料保障度高,但碳排放极高(每吨氢气排放 12~18 吨 CO ),需依赖 CCUS 技术降低环境影响。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绿氢):未来清洁能源转型的核心方向。 原理: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通过 “电解水装置” 将水分解为 H 和 O (2H O 电解→ 2H ↑ + O ↑),根据电解质不同可分为 “碱性电解槽(AEL)”“质子交换膜电解槽(PEM)”“固体氧化物电解槽(SOEC)”。 特点:零碳排放(仅消耗水和可再生电能),氢气纯度极高(99.999% 以上),但目前受限于可再生能源成本和电解槽设备价格,成本较高,适合对环保要求高的场景(如氢能汽车、绿氨合成)。 2. 实验室制备(小规模、高纯度,纯度可达 99.999% 以上) 实验室制备氢气以 “安全、便捷” 为核心,常用方法有: 锌与稀硫酸反应:最经典的方法(Zn + H SO (稀)→ ZnSO + H ↑)。 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