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5569

第14课 子目1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 讲义)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2次 大小:14951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社会,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 程 目 标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子目一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奠基(快读教材子目一,完成表格) 政治前提 新中国的成立 三大方针 “另起炉灶”:对象是否定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作用是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象是否定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作用是为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对象是肯定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作用是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转型 ①成立之初与苏联等多国建交②1954年,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③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求异”方针④1956年,与多国建交,同英、荷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①出现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②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新局面 ①1970年起,同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升格为大使级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④之后,迎来建交高潮 【图解】综合认识“一边倒” 【拓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①包容性: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 ②开放性: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③创新性: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政治基础。 【图解】“求同存异” 【辨析】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加入联合国 新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在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作出过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理应取代台湾地区的国民党集团,享有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故新中国不是重新加入联合国。 核心探究 1. 【思考点】怎样理解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 答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一边倒”是指《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的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方针。毛泽东提出的这三条外交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是对国际局势的冷静观察和精辟分析,并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而制定的,即符合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完全独立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根本利益,为确定新中国的外交原则提供了战略指导。 2. 【探究】1949 年12 月至1950 年2 月,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结合所学,指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署有何影响。 答案:有利于新中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巩固新生政权;有利于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提供了保障。 3. 【探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背景 “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关锦炜《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根据史料,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 答案:主要原因:①维护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发展经济的需要。②战后两极格局之下,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遏制中国。③当时中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基本相同。④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4. 【探究】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发展 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