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①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等基本史实重要的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国民革命发生的时间、过程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②运用史料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北伐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③通过学习本课,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生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国共合作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问题设置:孙中山为什么邀请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 【设计意图】通过孙中山会见李大钊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环节二:整体感知 先导阅读: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如何实现的?最后结果如何? 环节三: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问题设置1:国共两党为什么要进行合作?? 材料一: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中共三大《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 材料二:孙中山明确地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孙中山就是将共产党人作为救活垂危病人的新鲜血液,而将之输入国民党这一肌体中去的。 ———《宋庆龄选集》 答案提示:国民党是当时唯一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革命政党,适合作为国民革命的中心;工人阶级力量薄弱,需联合国民党扩大革命阵营;共产国际的指示为合作提供了直接依据;国民党需要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为其注入新的革命活力。 【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了解国共合作的背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2:国共两党是怎样实现合作的? 答案提示: 教师指导:我们要如何看待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呢?这实际上是共产党让出了革命领导权,在行事上处于被动,中国共产党为了革命作出重大牺牲同时也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背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3: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有何不同,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有何关系?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答案提示:明确提出反帝要求,更广泛的民主,维护工农利益。 教师指导:新三民主义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成为中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对比,分析新旧三民主义区别,培养学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育。 过渡: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后共同领导了哪些革命活动? 目标导学二:国共合作的成果 问题设置1:阅读课本P79,填写黄埔军校概况一览表。 答案提示: 1924年5月;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