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15847

古诗词诵读《锦瑟》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195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锦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锦瑟》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李商隐诗歌中的文化内涵,感受晚唐诗歌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意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典故和多向旨意,学生能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多角度解读诗歌,培养开放性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朗诵和品读《锦瑟》,学生能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并尝试通过朗诵表达诗歌的情感内涵。 (4)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诗歌的朗诵和讨论,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语言特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体验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锦瑟》中的典故,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多重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开放性诗歌鉴赏能力。 (2)结合李商隐的生平背景,探讨诗歌中的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锦瑟》中的典故与情感内涵的关联。 (2)把握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鉴赏古诗词,实现从 “知识本位” 向 “素养导向” 的转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代诗坛上,除了广为人知的李白和杜甫之外,还有一位散发着独特光芒的诗人 ——— 李商隐。他虽然没有李白那样不羁奔放的个性,也没有杜甫那样博大的情怀,但他的诗作却独具魅力,尤其是那些情感深邃、意境扑朔迷离的 “无题诗”,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锦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李商隐诗歌的特点,并简要介绍《锦瑟》的创作背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提问:李商隐与李白、杜甫的风格有何不同?) 二、初读感知 (1)倾情诵读 【任务导引】 梁启超曾评价李商隐的作品:“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任务设计】 读诗题了解 “锦瑟” 锦瑟:有花纹的瑟。据《世本》记载,瑟是由伏羲发明的,最初有五十弦。《汉书 郊祀志》则提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声凄厉,无法阻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李商隐所弹奏的是那个让泰帝悲痛不已的五十弦瑟,因此,尽管锦瑟外表华美,但琴声却充满了哀伤之情。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句,感受琴声中的情感。然后讨论锦瑟的意义。(生:锦瑟代表了美好的回忆和深深的哀愁。) 将这首诗压缩成七绝、五绝、三言 (1) 七绝: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 五绝: 锦瑟五十弦,弦柱思华年。 此情成追忆,当时已惘然? (3) 三言: 五十弦,思华年。 成追忆,已惘然。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这些诗句,感受不同形式下的诗意,并讨论它们各自表达的情感特点。(生:七绝更加含蓄,五绝简洁明快,三言则更显凝练。)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形式的变化对诗词的理解有什么影响?(生:形式的变化可以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诗中情感的复杂性。) 朗读诗歌,思考:这首诗题为锦瑟,写的是不是锦瑟呢?写的是什么? 通过朗读诗歌,学生会发现诗中的 “锦瑟” 并不是唯一的描写对象,而是引发联想的引子,或是睹物思人,或是听琴兴感,都是触发联想,诱发文思。真正要说的是 “思华年”,也就是对美好年华的怀念。 教师提问:什么是诗眼?(生:诗眼是指诗中最为关键的一句话或几个字,通常包含了诗歌的核心思想。) 诵读指导 配上一首伤感的音乐,请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把握节奏和情感。教师可以示范诵读,展示正确的语速和感情处理方式。 学生轮流朗读,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诗中的忧郁之情。(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