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的标志:国徽》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艺术表现:运用艺术语言,分析国徽设计是怎么体现国家的要求,并能尝试用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对国徽设计的理解。 文化理解: 理解国徽各元素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及象征意义。 审美感知: 通过欣赏两组国徽的不同设计方案,掌握其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元素,感受国徽的庄严与富丽之美,体会集体智慧的力量。 4、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认同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国徽各个元素的象征意义以及如何体现“中国特征”“政权特征”与“庄严富丽”的形式美。 教学难点: 理解国徽设计中隐藏着的精确而深刻的含义,引导学生将对国徽的认识转化为内心对祖国的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说说你认得这些元素吗? 小结:你知道国徽设计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精确而深刻的含义吗 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新课讲授。 1、国徽的诞生 你知道国徽是如何诞生的吗? 是一场汇聚了全国最强大脑的“超级设计大赛”。 广泛征集:新中国成立前夕《人民日报》登出了一则征稿启事,向全世界征集国旗、国徽和国歌的方案。结果没有一个国徽方案被采纳。 顶尖团队“巅峰对决”:中央美院张仃设计的天安门图案;由清华大学营建系林徽因、莫宗江于1949年10月23日提交。 取长补短,合二为一:以清华的“玉璧”理念为骨架,保持其庄重感。吸收美院的“天安门”元素,但采用清华的正面轮廓图,使其更符号化。在色彩上,最终采用了金红二色。 (2)你觉得这两个国徽设计方案,各有什么特点? 中央美院团队:偏革命与写实 清华大学团队:偏民族庄严 (3)视频欣赏:国徽设计背后的两大团队“巅峰对决” (4)一起来看看,国徽的设计经历了多少次修改 张仃、钟灵带领的中央美院设计团队(1949年9月25日) 林徽因、莫宗江设计(1949年10月23日) 中央美院 张仃主持设计(1950年6月15日) 清华大学 (1950年6月15日) 选定方案(1950年6月17日) 选定方案(1950年6月20日) 经过一年多的角逐,最终以清华大学团队设计的国徽胜出!周恩来总理在1950年6月20日国徽方案评审会上审视清华营建系的方案。 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全体起立,以鼓掌的方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方案。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命令,向全世界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5)了解国徽诞生的背后的故事 2、国徽的组成 请大家仔细观察,国徽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五角星、天安门、齿轮、麦穗、红绶带 你能说出几个元素的象征意义 麦穗和齿轮的象征意义:麦穗代表农民阶级,齿轮代表工人阶级。象征着新中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天安门”的象征意义:天安门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是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的地方,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革命传统和新的诞生。 五星的象征意义: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分别代表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星呈黄色,表示中华民族为黄色人种。五颗五角星互相联缀、疏密相间象征中国人民大团结。每颗小星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中心点,表示人民对党的向心之意。 为什么选择了金色和红色? 红色:象征革命、热血和勇敢。 金色:象征光明、希望、辉煌和中华民族的黄土文明。 国徽中的红色绶带有什么作用? 3、国徽的身影 (1)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国徽的身影 人民币、法院、国务院、各类证件 三、创意实践。 主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国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请几位同学谈谈感受。 四、拓展延伸。 观察中国少先队队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中国共产党党徽,想一想这些徽章与国徽的关联及其蕴含的象征意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