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等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道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楚国的郡县制与封君制长期并存。战国前期,楚国封君的领地部分为灭亡小国而置,通常包括一个或数个城邑。吴起变法后,封君领地数量骤然增多,原先的封邑裂变为两个或数个地区,多不具有完整城邑,新增的封君与出土的惠王时期曾侯乙简所载的封君名称相同,当属于同一家族。这种变化反映出,楚国( ) A.地方行政体系趋于规范 B.社会转型的发展趋势 C.传统政治建构不断强化 D.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 2.“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 ) 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 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 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 3.宋代史书种类多样。“童蒙类”选取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及其典型事迹,以韵语、对偶形式写成,“易以览诵”;“形象生动类”有意补配插图,图文并茂,日受追捧;“综合实用类”有对正史诸家注本附加题评、批注等,以适应科举应试。这些宋代史书编传形式( ) A.顺应了现实社会的需要 B.推动了活字印刷的迅速发展 C.加强了崇文国策的推行 D.展示了史书编撰体例的质变 4.长期以来,英国传统的普通法奉行“遵循先例”的原则,衡平法奉行“遵循良心”的原则,二者常存分歧。1873年,英国通过《司法法》,合并普通法院与衡平法院,将管辖权统一至新设立的“最高法院”,所有法院适用统一的诉讼程序。英国的这一转变( ) A.揭示出大陆法系与普通法系的渊源 B.确保了立法与司法的统一 C.表明内阁拥有凌驾法律之上的权力 D.顺应了工业社会发展需要 5.《十二铜表法》中关于法律程序的规范占整个法律条文的1/4强,程序正义被视为“看得见的正义,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如在其第一、二、三表中就诉讼程序做了详细规定。这样的规定( ) A.表明罗马法日益教条和僵化 B.促进了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C.启迪了后世立法规范与实践 D.解决了贵族平民之间的矛盾 6.罗马法是古典的、精致的法律体系的代名词,而日耳曼民族习惯法则是粗俗的表现。中世纪早期,罗马法在日耳曼王国内得到一定程度保留,并逐渐为日耳曼法所吸收,这一过程又导致罗马法本身的日耳曼化,也即粗俗化。这一现象表明( ) A.游牧民族的落后 B.人口结构的变化 C.文化的双向交融 D.罗马法走向衰败 7.3世纪,罗马帝国与萨珊波斯帝国交恶,丝绸之路西段贸易明显回落。4—5世纪,两大帝国出现战争转向和平的契机,丝绸之路西段出现了长期稳定的局面。6世纪萨珊波斯阻断了丝路西段交通,拜占庭查士丁尼一世一方面签约纳贡谋求和平,另一方面努力开辟草原丝路和海上丝路交通以获得中国丝绸。这些变化表明( ) A.两大帝国交往与交流的主旋律是和平与合作 B.丝绸之路西段贸易的广度和范围不断被拓宽 C.沿路大国关系影响丝绸之路贸易的通阻与兴衰 D.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