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1102

2.2《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216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大战中的插曲》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梳理文章情节,把握回忆录以时间为线索的叙事顺序。 品味文中通过一系列动词(如“抱”“牵”“喂”等)所体现出的质朴、真实的语言风格,感受其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快速浏览和提取关键信息,用表格梳理救助日本小姑娘的核心事件,培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分析“大战”与“插曲”的辩证关系,理解“小事件”背后蕴含的“大精神”,发展由表及里的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文本通过真实细节(如小女孩“拽马裤腿”)所塑造的聂荣臻元帅慈爱、仁义的形象,感受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人性之美。 体会在战争残酷背景下所彰显的超越民族仇恨的博大胸怀的审美价值。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百团大战”及“井陉煤矿破袭战”的历史背景,认识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深刻理解并传承八路军在战争中秉持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培养珍爱和平、面向未来的国际主义情怀。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梳理救助过程,分析聂荣臻元帅的形象,体会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插曲”的深刻内涵,分析聂荣臻元帅写给日军书信的用意与作用。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解析标题,切入背景 (约5分钟) 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特殊的回忆录,题目是《大战中的插曲》。(板书课题) 解读标题: 提问引导: 从这个标题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大战”指什么?“插曲”又是什么意思? 明确背景: “大战”指的是“百团大战”中的“井陉煤矿破袭战”。(简要介绍其“挖心之战”的战略意义,强调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插曲”原指乐曲中穿插的片段,这里指在宏大战争中发生的一段小故事。 点明作用: (1)点明历史背景;(2)说明非战争主旋律;(3)设置悬念,耐人寻味。 (二) 整体感知:梳理事件,把握脉络 (约10分钟) 任务驱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完成核心任务———用表格梳理出八路军救助日本小姑娘的关键事件及聂帅的具体行为 。 表格梳理(师生共同完成,板书或PPT展示): 阶段 关键事件 聂帅及八路军的核心行动(圈画关键词) 救出 战士火海救人 听见啼哭,奋不顾身救出两个孩子。 照料 送至指挥所初期 要求“立刻送到”;抱起观察伤口;嘱咐医护;寻找乳母。 相处 在指挥所期间 牵着手;拿梨冲洗了给她吃;喂稀饭;询问姓名。 送归 安排送回 安排可靠老乡;准备挑子;堆了许多梨;撰写致日军书信。 小结特点:通过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是一篇回忆录,叙事真实,按照时间顺序(顺叙)记录了亲身经历。 (三) 文本研读:品味细节,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约15分钟) 在这一环节,我们将把注意力集中在文本中的细微之处,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切的感受,深入剖析聂荣臻元帅的人物形象。具体来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 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之前在表格中圈画出的“抱”“牵”“喂”等动词,以及文中“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这样的生动细节描写,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怎样的聂荣臻元帅?这些细节描写究竟揭示了聂帅哪些性格特征? 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 1. 动作描写:通过对“抱”“牵”“喂”等动词的细致刻画,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聂荣臻元帅是一位亲切和蔼、慈善仁爱的长者。这些动作不仅传递出他对周围人的关爱与温暖,更展现了他对弱小生命的呵护之情,体现了他深厚的仁爱之心。 2. 侧面描写:从小女孩“跟随”和“拽裤腿”等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对聂帅的深深依赖与高度信任。这种依赖与信任,进一步衬托出聂帅的仁爱之心和慈祥风范,使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3. 周密考量:聂帅在寻找乳母、嘱咐医护人员、担心小女孩哭闹而特意堆放梨子等行为中,无不体现出八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