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5673

七上第三章 第1节 认识地球 举一反三(含解析)

日期:2025-11-18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6次 大小:227507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章,1节,认识,地球,举一反三,解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节 认识地球 考点一、地球的形状 (一)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1)3 000多年前,中国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提出“天圆地方”说 (2)在2 0000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盖天说以及东汉时张衡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二)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提出问题]既然有“天涯海角”,我们在地面上为什么总是走不到边 为什么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建立猜测和假设]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可能是弯曲呈弧形的。 [获取事实与证据]在海边观察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杆消失。在陆地上行走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 [结论]大地是弧形的。 (三)活动验证 地球是一个球体吗 [实验方案]把篮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视线上。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观察]铅笔在篮球球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时的变化情况(铅笔的长度铅笔头隐现)。 [实验现象]铅笔在篮球球面上远离时,铅笔头慢慢看不见了,铅笔变短;铅笔在木板表面上移动时,可以一直看到铅笔头,而且铅笔长度不变。 [实验结论]铅笔在篮球球面上移动时,铅笔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铅笔在木板表面上移动时,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不会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四)地球是个球体的认识过程 (1)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2)过了2个世纪,即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多次观察月食时,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由此推断地球是个球体。这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3)1519- 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4)现在,我们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个近似球形的星球,上面有蓝色的海和白色的云。 (5)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典例1:(2025七上·嵊州期末)为了证明地球是球体,小明收集了以下证据: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③地球仪所示的地球是一个球体;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⑤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⑥麦哲伦船队经历三年完成环球航行。 其中能作为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的是(  )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④⑤⑥ 变式1:(2025七上·临海期末)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不能作为推断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的依据是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地球仪是一个球体 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变式2:(2025七上·浙江期末)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如图所示,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变式3:(2024七上·嘉兴期末)探究“为什么海面上远去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时,小嘉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铅笔的头竖直朝下,分别由A向B和由C向D移动,观察铅笔的长度和铅笔头随位置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1)在木板上移动铅笔时,木板模拟的是   。 (2)如图所示,实验中应把篮球和木板置于   。 (3)铅笔由A向B移动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考点二、地球的大小 (一)地球大小的数据: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二)为什么地球仪做成正球体而不是椭球体 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6357千米,仅差0.33%。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