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5937

4.3《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79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必修上册4.3《探界者钟扬》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本课以“深度学习” 和 “大单元教学” 理念为指引,不将钟扬简单视为一个扁平的“模范人物”,而是将其作为一个立体的、复杂的、充满张力的“生命文本”来解读。通过任务驱动和思辨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探界者”的多重内涵,并思考个体生命如何在与时代、与理想的对话中实现其价值。 二、教学目标 1. 语言与思维:梳理并整合钟扬的主要事迹,分析文本如何通过典型事件、细节描写和精当议论来构建人物形象,提升信息处理与逻辑思维能力。 2. 审美与鉴赏:品味文章平实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鉴赏其多维度、立体化的人物刻画手法,感受钟扬独特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之美。 3. 文化与价值:深层理解“探界者”的精神内核(科学家精神、奉献精神、生命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将其与自身生命体验相联系,进行价值重构与自我教育。 4. 批判与思辨:探讨“时代楷模”叙事的意义,并尝试以更立体、更人性的视角看待英雄人物,培养不盲从、有深度的阅读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钟扬作为“探界者”在科学、生命、教育、角色等不同维度上的“探索”与“突破”。 难点:引导学生超越对人物事迹的表层感动,深入理解其行为背后的精神驱动力,并完成从“敬佩他人”到“反思自我”的意义建构。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PPT,准备相关视频片段(如钟扬采访、纪录片)、分组讨论任务卡。 学生:通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①用思维导图梳理钟扬的身份与事迹;②圈画出最让你感到困惑或震撼的语句。 五、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设疑激趣,初识“矛盾” 1. 播放短片:播放一段混合了青藏高原壮美风光与钟扬在野外艰苦工作场景的短视频。 2. 提出核心矛盾: “他是一位顶尖大学的知名教授,本可以在城市的实验室里安逸工作,却选择每年奔波超过5万公里,穿梭在‘生命禁区’;他明知身体发出严重警报,却像‘傻瓜’一样与时间疯狂赛跑。 他,到底在追寻什么?是什么力量驱动着他?” 【设计意图】以强烈的认知冲突切入,打破学生对“楷模”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迅速激发探究兴趣,将课堂导向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度探寻。 (二) 任务驱动一:绘制“探界”图谱———从事迹到精神 (约15分钟) 核心任务:请各小组合作,将预习的思维导图精炼为一份“钟扬的‘探界者’履历表” ,并派代表进行展示讲解。———探界维度核心事迹与数据体现的精神密码文本依据 1.科学边界16年,青藏高原,4000多万颗种子,为人类储存“诺亚方舟” 远见卓识 战略眼光 持之以恒 “一个基因……命运,一颗种子……未来。” 2.生命边界高原反应17种全经历,与病痛赛跑,将生命强度拉到极致 坚韧不拔 生命怒放 向死而生 “我不是在采集种子,就是在采集种子的路上。” 3.教育边界援藏、自费支持学生、做“接盘”导师、热衷科普 甘为人梯 播种未来 责任担当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 4.角色边界“疯狂”科学家 vs “暖心”父亲 vs “诗人” 立体丰满 内心丰盈 热爱生活 与儿子的对话,发的朋友圈 教师引导小结:钟扬的“探界”,不仅是地理和科学的探索,更是对生命潜能、教育方式和人生角色的全面突破。他是一个立体的、丰富的、超越了单一标签的“人”。 (三) 文本深挖:品味细节,探寻“光源” 核心任务:聚焦关键语句,进行“文本细读”。 细节一:“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 品析:这直接展现了他的生死观。他的不畏惧,源于他找到了比个体生命更永恒的价值———事业与精神的传承。 细节二:他将“泽被后人”作为自己的快乐。 品析:“泽被”一词,古雅而厚重,是理解钟扬格局的“文眼”。他的快乐不是来自当下的名利,而是来自对未来的、看不见的贡献,这是一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