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29108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5.3 转化 表达 教案

日期:2025-11-0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7826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转化
  • cover
5.3 转化 表达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本课为新教材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几何世界》5.3《转化 表达》,主要涉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以及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折叠、展开、画直观图等活动,感受由三维到二维、由形到数的多维度思考。 2.内容解析 本节围绕“折叠与展开”“平面直观图绘制”“数与形的转化”三个板块展开。通过观察不同角度下的几何体以及纸盒、圆柱等的展开图,学生直观理解立体与平面的对应关系;进而利用数形结合思路,通过有规律的图形来归纳抽象出表达式,从而认识并运用 n 、 等函数关系,初步体会将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几何或数值问题的思路。 1.教学目标 在折叠、展开、画图的操作中体会平面直观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转化. 体会数与形的转化,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2.目标解析 通过动手折叠与画图,学生能直观感悟几何体的空间结构与展开规律,实现“形到形”的转化; 借助小正方形的拼接与数式推导,促使学生发现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间的对应,实现“形到数”“数到形”的结合。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几何体的平面展开方法及其与立体图形的对应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构建空间与平面、几何与代数间的转化模型。 本节知识与前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图形的感知相衔接,学生在空间想象与画图技巧上具备一定基础。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在折叠与展开中建立更系统的空间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综合性问题。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一个物体。例如,我们可以从正面、侧面、俯视等多个角度看到不同的图像。数学中,我们也常常借助“平面直观图”来表示空间中的立体图形。 同时,通过把立体图形展开为平面图形,可以运用平面几何的知识来研究空间中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从“折一折、画一画”的实际操作中,感受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实现数与形之间的结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联想到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激发学生探究几何转换的兴趣,同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与方向。 探究点1:空间图形的平面直观图与展开图 1.数学活动: (1)画出正方体纸盒的平面直观图. 解: (2)① 如图,把一个装墨水瓶的长方体纸盒沿某些棱剪开,铺平后得到一个平面展开图.对比展开前后各个面的位置,你知道有条形码的长方形是原长方体纸盒的哪个面吗? 解:有条形码的长方形在原长方体纸盒的底面. 教师补充:同行(列)隔一相对,异层隔两面相对. ②将无盖圆柱形纸筒的侧面沿虚线剪开(如图),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解:长方形 思考:① 沿不同的母线剪开,所得到的展开图是否一样? ② 空间图形与其平面展开图中的哪些元素是对应的? 解:一样;圆柱的高与长方形的长对应,圆柱底面图形的周长与长方形的宽对应。 (3)剪出下列各种形状的纸片(如图),由这些纸片分别可以折出怎样的空间图形? 方法点拨:一般先确定底面,然后找重合的点和边. 解:长方体(无盖);圆锥(无底);三棱锥 思考:① 图(1)中,剪去的四角有什么要求? ② 图(2)中,在扇形上画一条直线段,折成空间图形后有什么变化? ③ 图(3)中,三角形纸片的形状有什么要求? 解: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直线或曲线;等边三角形 2.交流讨论,共同总结得: 1. 看得见,画实线;看不见,画虚线. 2. 注意哪些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保持不变,哪些会失真. 3. 画直观图的目的:一是直观,二是便于用平面几何的知识与方法处理空间图形的问题. 4. 同一个空间几何体,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能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 5. 不是所有的空间几何体都有平面展开图,如球就没有平面展开图. 【设计意图】将操作性与探究性结合,通过观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