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哪杯水热》教案 【核心概念】 (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与要求】 1.1 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①能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1)初步建立“温度”的概念,知道它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 (2)理解借助工具进行定量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其结果比感官判断更可靠。 2.科学思维 (1)能在“手测”与“计测”的对比中,体会到“定性”观察与“定量”测量的区别。 (2)能够基于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和判断,形成初步的数据证据意识。 3.探究实践 (1)能仔细观察温度计的构造,说出其主要组成部分。 (2)能按照规范步骤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并尝试记录数据。 在活动中,能小心使用玻璃仪器,注意安全。 4.态度责任 (1)在探究活动中,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乐于与同伴合作进行实验,交流测量结果,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正确方法。 难点:准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特别是在读数时保持视线与液面相平。 【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演示用的大号温度计模型、烧杯、冷水、温水、毛巾。 学生(小组):两只透明烧杯(分别装有冷水和温水)、一支水温计、实验记录单、托盘、抹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问题 1. 创设情境:出示4杯不同温度的水,提问:“同学们好,生活中我们常说‘水热了’、‘水凉了’,但这些描述似乎不太精确。今天,我们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这几杯水的冷热程度呢?” 1. 学生思考并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直接抛出本节课的核心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探究·实践 活动一:用感官判断水的冷热 1. 下达任务:“我们先来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我们的感官,来试一试。这里有4杯水(1号冰水、2号温水、3号温水、4号热水),我们来比一比,哪杯水热。” 2. 指导观察(方法1):引导学生先用眼睛观察。“大家看到了什么?根据观察,能做出初步判断吗?” 3. 指导触摸(方法2):请两位同学代表,用手背小心地触碰杯壁外侧,特别是2号和3号杯。“感觉怎么样?能准确判断哪一杯更热吗?” 4. 制造冲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看来,对于有明显特征的1号(有冰块)和4号(冒热气)杯,大家能很快判断。但对于温度相近的2号和3号杯,只靠感觉就很难下结论了。这说明我们的感觉有时并不可靠。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活动二:认识测量工具 1. 引入工具:“既然用手感觉不那么可靠,我们是否可以借助一些专门的工具呢?”出示水温计、体温计、气温计,引导学生聚焦到本节课的主角———水温计。 2. 指导观察: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水温计,提问:“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上面有什么信息?”并结合PPT讲解玻璃泡、玻璃管、刻度和单位“℃”的含义,解释温度和摄氏度的概念。 活动三:学习测量方法 1. 播放视频:播放一段关于“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教学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关键步骤。 2. 总结步骤:视频播放后,通过“填一填”的互动形式,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使用方法,并强调每一个步骤的要点。 - 用手拿着水温计的上端。 - 将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 等水温计内的液柱稳定(不再上升或下降)后再读数。 -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水中,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3. 讲解原理:“为什么要等液柱稳定后再读数?”引导学生理解测温需要一个热传递的过程。 4. 指导读数:通过PPT展示不同温度的温度计图片,进行“学一学”和“练一练”,指导学生正确读取并记录温度数值。 1. 学生明确任务,准备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