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示儿 宋 陆游 课程目标: 1,了解诗人陆游所处时代、生活背景。 2,了解诗人陆游。 3,理解诗歌意思,进行主旨分析。 4,进行诗歌赏析。 5,拓展阅读。 第一部分:时代背景介绍 陆游生活在北宋灭亡南宋偏安的时期,他出生在1125年。两年后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①。 金朝军队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建立了南宋。 从此中原大地沦陷在金人的铁蹄之下,这对当时的每一个爱国士人来说都是心中永远的痛。陆游从小就在战乱中随家人逃难,亲眼目睹了山河破碎。 ①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难、靖康之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因而得名。 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开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北宋、南宋面积对比 第二部分:陆游简介 一个死不瞑目的爱国诗人--陆游。南宋人。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诗人之冠。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出生于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始终坚持抗击金兵,收复中原。 写下数以千计的爱国诗篇,如《书愤》《病起书怀》《示儿》等。 陆游从小就在战乱中随家人逃难。亲眼目睹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惨状。他的父亲和身边的师长都是爱国之士。这些经历让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收复中原的壮志。他刻苦读书、文武双全。但是南宋朝廷却始终对金国采取妥协政策,希望通过那贡来换取暂时的和平。陆游也因为坚决主张抗金在仕途上屡遭排挤和打压。 尽管遭遇这么多挫折,陆游收复中原的信念却从未动摇。他曾经有机会到抗金前线参与军事策划,这段经历让他对收复失地更加渴望,也让他更加清楚的看到了南宋朝廷的软弱。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的陆游最牵挂的依然是国家统一这件大事。 第三部分:诗歌内容讲解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 儿 [宋]陆游 示:告诉,告知; 示儿:告诉儿子。 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同“原”,本来万事:一切事情 空:没有了 本来就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是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中国 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北定中原:平定北方 当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不要 乃翁:你的父亲 你们举行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把这个消息告诉我。 祭 祭祀;祭奠。用一定的仪式来祀神、供祖或对死者表示悼念、敬意。 乃 ①<代>你(的);你们(的) ②<代>这;这样。 ③<动>表判断,是 ④<副>竟然;却。 ⑤<副>才。 ⑥<副>仅仅;只。 ⑦<连>于是;就。《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第四部分:诗歌赏析 结合古诗和背景资料,说说陆游最希望看到什么 陆游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陆游最希望看到朝廷收复失地,百姓过上好的生活。陆游是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哪个字可以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悲 根据古诗《示儿》,想象陆游临终前与儿子的对话,试着写一写。 儿子:父亲,您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 父亲:孩子,为父至死也没有看到祖国统一,我不甘心啊!你们要精忠报国,国家统一之后,在家祭时,不要忘记告诉我这个好消息。 儿子:好的,父亲,我一定答应您! 思想感情: 诗歌前两句写付对未见祖国统一的无穷遗恨,后两句写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第五部分:拓展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