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3540

6.1《记念刘和珍君》课件(共7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1-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359808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又见鲁迅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友,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个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 一友人送对联悼曰: 特别的人 政论文 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 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 “鲁迅先生毕生都在干一件事情———使中国人成为真正的人!”(“立人”) ———北京大学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钱理群教授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 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性格 一个懦弱的民族是会挨打的,一个没有骨气的民族是猥琐的,是被人瞧不起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就是鲁迅。 自 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赏析】这首诗表现了鲁迅对敌人的蔑视和自己要战斗到底的决心,表现了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本色。颈联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句谈自己对敌斗争的态度,“俯首”句谈自己对人民的态度,作者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当然是对敌人的憎和对人民的爱。 当代作家林贤治说,鲁迅“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于生命的活力。”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共16本。 鲁迅 作品 鲁迅 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郁达夫 鲁迅先生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他豁达果敢,机智诚朴,如戟似剑,纵横文坛,天下无敌手! 今天,让我们沿着巨人的足迹,重温震惊中外的惨案,感受先生的悲痛和愤怒,来一起记念! 和 刘 念 珍 君 记 相当于“纪“,在白话文刚刚兴起时,人们有时不能严格界定字词。 思念 怀念 悼念 对刘和珍的尊称 君:对人的尊称,不分男女 "三·一八"惨案遇害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 解说题目 文体: ①写人记事的纪念性散文 ②“饱含深情的檄文”(抒情性/战斗性) ③杂感(忧愤深广的社会论文) 刘和珍(1904年—1926)年3月18日,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刘和珍积极参加学潮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北洋军阀宣战,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 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赞扬她是一位具有“干练坚决、百折不回”气概的“真的猛士”,是“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 写作背景1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