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5078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课件(3份打包)

日期:2025-11-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71814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
    (课件网)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总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新中国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曲折探索中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表 现 政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渐建立,但自全国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左”的错误逐渐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表 现 经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得以恢复,“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1956年,中国开始了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 文化 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 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和外交成就,体现出革命性和灵活性统一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1.时空观念:梳理新中国成立、新生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史实,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和政治建设的基本发展线索。 2.历史解释: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3.家国情怀:感悟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及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人民民主专政、土地改革、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抗美援朝、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内 容 索 引 知识点三 课时规范训练 知识点四 [基础自学] 1.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召开: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召开。 (2)内容: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_____的作用;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2.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 知识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临时宪法 3.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_____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_____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_____。 官僚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新纪元 [学透教材] 【拓宽教材】 阅读教材P160“历史纵横”,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有何意义? 提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构图解史】 新政协的政治特色 1949年新政协代表构成图 [基础自学] 1.背景: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等地区;经济上千疮百孔,财政困难,物价飞涨。 2.措施 (1)土地改革(1950年夏至1952年底) ①背景: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②过程: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 _____》。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③意义: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知识点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法 (2)稳定物价 ①目的:制止投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