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核心概念 1.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及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2.分析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的原因。 3.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时空观念:通过梳理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再到战略决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形成解放战争的基本发展线索。 2.历史解释:通过材料理解抗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3.家国情怀: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福祉、为民族前途、为国家命运奋斗不息的精神;体悟人民解放战争的波澜壮阔和中国人民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第二条战线、土地改革、战略进攻、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北平和谈、渡江战役。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内 容 索 引 知识点三 课时规范训练 [基础自学]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_____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②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_____的国家;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知识点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全面内战的爆发 和平建国 新民主主义 (2)表现 事件 概况 重庆 谈判 1945年8月底到10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政治协 商会议 和平建国纲领案 2.全面内战的爆发 (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_____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①方针:自力更生、以_____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 ②时间:1946年7至10月。 ③结果: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后又经过4个月作战,进一步挫败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中原解放区 自卫战争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时间 1947年3月 地点 概况 山东解放区 沙家店 孟良崮 [学透教材] 【拓宽教材】 观察教材P150“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图”,图中国民党军队调动方向说明了什么? 提示:国民党抢占胜利果实,积极准备内战。 【思维点拨】 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原因 陕北解放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山东解放区联系着华北和华东地区,进攻山东解放区可切断华北与华东地区的联系,减轻南京、上海的压力。 [基础自学] 1.经济崩溃 (1)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2)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_____的巧取豪夺,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 2.政治孤立:1946年11至12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通过《_____》,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知识点二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官僚资本 中华民国宪法 [学透教材] 【概念阐释】 第二条战线 指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成功运用和影响下,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群众广泛参加的,反动美军暴行,反对国民党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而言,称第二条战线。 【拓宽教材】 阅读教材P152“北平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原因何在? 提示:问题: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政权面临统治危机。原因: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 [互动探究] 视角 国统区的经济困境 史料 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