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35855

14.2《荷塘月色》课件(共3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329385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2,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荷塘月色 目录 01 知人论世 04 课文总结 02 整体感知 03 文本探究 知人论世 PART 1 知人论世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民主主义战士。主要作品有《背影》《春》《欧游杂记》。 知人论世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四一二”政变之后的清华园,此时南方还在进行着血雨腥风的屠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发生分化。仍然坚守文化批判阵地的知识分子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寂寞和凄凉,因而陷入苦闷彷徨之中。这是处在“五四”和第一次大革命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谷中的时代的苦闷,是觉醒的一代人醒来之后面对无际的黑暗而深感理想失落、无路可走的苦闷。 知人论世 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我既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个依据,才可以姑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的体力太不成,况且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望我活,也不忍丢下走自己的路。 ———朱自清《那里走》1927年9月2日 整体感知 PART 2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把课文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第1—3段 观荷缘起(情) 第4—6段 荷塘月色(景) 第7—10段 月下遐思(情) 整体感知 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作用:表现了作者内心某种难以释怀的“不宁静的”情感,交代游荷塘的原因,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整体感知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思考:“平常的自己”是怎样的自己?“另一世界”指的是什么?本段最后一句话有何作用? 文本探究 PART 3 文本探究 思考:课文中有哪些主要描写景色的语段?请给每个段落取个小标题概括内容。 第4段: 月下荷塘 第5段: 第6段: 荷塘月色 荷塘四周 文本探究-月下荷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文本探究-月下荷塘 荷叶: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①叠词,突出荷叶多、密; ②比喻,写出了高而舒展的风姿。 文本探究-月下荷塘 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①拟人,饱满的花朵姿态柔美、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 ②博喻,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突出荷花的神韵美。 文本探究-月下荷塘 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将嗅觉形象诉诸听觉, 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环境的优雅、宁静。 文本探究-月下荷塘 荷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