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第八课 《我会拨打“120”》教学设计 学科 体育与健康 年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学期 二年级(全) 课题 第八课 《我会拨打“120”》 课时 1 课标要求 本课程需要学生知道 “120” 是医疗急救电话,分清可拨打与不可拨打情况,掌握拨打时说清地址等要点,提升紧急情况应对能力与健康防护素养。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的重点安全教育内容,聚焦 “医疗急救电话使用” 这一核心技能。教材以 “认知电话 — 判断场景 — 掌握流程 — 实践应用” 为逻辑主线,先通过案例明确 “120” 的功能,再区分可拨打与不可拨打的场景,接着细化拨打时的沟通要点,最后通过情景模拟强化实践能力,符合二年级学生 “从具象认知到简单技能掌握” 的规律,是培养学生紧急避险能力的重要载体,为后续安全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 “紧急电话” 有初步听说,但对 “120” 的具体功能、使用场景和沟通要点认知模糊,易出现 “随便拨打” 或 “紧急时不会说” 的问题。该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情景化、互动性强的学习形式,具备简单的语言表达和模仿能力,但对 “紧急情况” 的判断能力较弱,适合通过视频、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教学,帮助他们建立 “规范使用急救电话” 的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 1. 健康意识:明确 “120” 是医疗急救电话,知晓可拨打(如突发晕倒、严重受伤)与不可拨打(如轻微感冒、害怕独处)的场景,树立 “紧急情况才拨打,不随意占用资源” 的安全观念。2. 健康技能:掌握拨打 “120” 的核心沟通要点 ——— 说清具体地址、患者症状、联系方式,知道不知地址时可描述标志性建筑,能在模拟场景中规范表达。3. 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紧急情况先找大人帮忙拨打” 的习惯,不单独随意拨打急救电话,能提醒家人规范使用 “120”,提升自我保护与他人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 区分可拨打 “120” 的场景(突发晕倒、高处跌落、交通事故、严重流血等)与不可拨打的场景(轻微感冒、擦破皮、害怕独处、小动物受伤等)。2. 掌握拨打 “120” 的三大沟通要点:准确说清具体地址、清晰描述患者症状、留下有效联系方式。3. 明确 “紧急情况先找大人帮忙拨打” 的原则,不单独操作。 教学难点 1. 准确判断 “紧急情况” 的标准,避免将 “轻微不适” 误判为 “需要急救”,或忽视 “潜在危险”(如高处跌落后看似没事,实则可能受伤)。2. 在模拟或真实紧急场景中,克服紧张情绪,清晰、完整地说出地址、症状等关键信息,避免遗漏或表述混乱。 课前准备 1. 教师:制作包含 “120” 知识、场景案例、沟通要点的 PPT;准备《120 急救电话使用指南》科普视频(时长 3-5 分钟,包含真实急救场景、正确拨打示范、错误案例警示);准备 “120 模拟电话” 道具(如玩具手机、模拟通话脚本);制作 “场景判断卡片”(写有不同情景,如 “爷爷突然晕倒”“自己擦破皮”)、“沟通要点”(地址、症状、联系方式)。2. 学生:提前和家长聊一聊 “是否见过有人拨打急救电话”,准备分享简单经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120 急救电话使用指南》科普视频,播放前提出观看要求:“请大家认真看视频,注意视频里的人遇到什么危险时拨打了‘120’,他们打电话时说了哪些重要信息。” 视频内容包含:奶奶突发晕倒,孙子叫爸爸拨打 “120”,清晰说明地址和症状;有人因 “轻微感冒” 拨打 “120” 被提醒无需急救的错误案例。2. 视频播放结束后,进行提问导入:(1)“视频里的人为什么拨打‘120’?大家知道‘120’是用来做什么的电话吗?”(2)“视频里拨打‘120’时,说了哪些重要的话?如果我们身边有人不舒服,该怎么打电话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