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2194

【高三一轮复习】14《答司马谏议书》(讲义 教师版)-2026版语文统编版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68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语文,-2026版,教师,讲义,高三,答司马谏议书
  • cover
14 《答司马谏议书》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注意文言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某启:昨日蒙教[赐教(指来信)],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硬在耳边啰唆,强作解说),终必不蒙见察(理解),故略上报(回信),不复一一自辨(同“辩”,分辩)。重念(又考虑到)蒙君实视遇(看待,对待)厚,于反覆(指书信往返)不宜卤莽,故今具(详细地)道所以(理由,原因),冀君实或(或许)见恕也。 【理解助记】酬答:分歧(某启:……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原因(虽欲强聒,……冀君实或见恕也)。 【易写错字】强聒、自辨、反覆、卤莽。 盖儒者所争,尤(特别)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的原因)见教者,以为侵官(添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生事(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生事扰民)、征利(设法生财,与民争利)、拒谏(朝中有反对的意见,拒不接受),以致天下怨谤(怨恨,指责)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君主),议(商议)法度而修(修正)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施行)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批驳)邪说,难(排斥)壬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本来)前(预先)知(知道)其如此也。 【理解助记】驳斥:原则(盖儒者所争,……而天下之理得矣);立靶(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致天下怨谤也);反驳[驳侵官(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不为侵官),驳生事(举先王之政,……不为生事),驳征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驳拒谏(辟邪说,……不为拒谏),驳怨谤(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易写错字】侵官、拒谏、怨谤、除弊、辟邪说、壬人、怨诽。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才)欲变此,而某不量敌(反对者)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抵制)之,则众何为(宾语前置,即“为何”)而不汹汹然(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盘庚之迁,胥(互相)怨者民也,非特(只是)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因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认为正确)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施恩惠)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办(事)]事,守前所为(做)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领教)。 【理解助记】立场:对比(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历史(盘庚之迁,……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是非(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则非某之所敢知)。 【易写错字】不恤国事、汹汹然、盘庚、胥怨、膏泽。 无由会晤(见面),不任(不胜)区区向往(仰慕)之至! 【理解助记】敬语结束。 【易写错字】会晤。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度 (1)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制度) (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计划) (3)度义而后动(考虑) 【同义联想】审时度势 (4)与陈涉度长絜大(《过秦论》)(度量) 【同义联想】度德量力 (5)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渡过,越过) 【同义联想】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 (6)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次,回) (7)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 2.见 (1)终必不蒙见察(表被动) 【同义联想】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2)冀君实或见恕也(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 【同义联想】慈父见背(《陈情表》) (3)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看见,看出) 【同义联想】视而不见、显而易见、见微知著 (4)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屈原列传》)(显现,显露) 【同义联想】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三、判断下列对文中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昨日蒙教”中的“蒙”与下文“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中的“蒙”含义相同。( √ ) 提示:蒙:承蒙。句意:昨天承蒙您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