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2202

【高三一轮复习】17《〈论语〉十二章》(讲义 教师版)-2026版语文统编版

日期:2025-10-3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2729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语文,-2026版,教师,讲义,高三,〈论语〉十二章
  • cover
17 《〈论语〉十二章》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注意文言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子曰:“君子食(名词作动词,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正(使动用法,使……正、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理解助记】君子“好学”的标准:安贫乐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勤勉、谨言(敏于事而慎于言);虚心请教(就有道而正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理解助记】仁、礼、乐的关系:仁是礼、乐的根本。 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理解助记】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易写错字】夕死可矣。 子曰:“君子喻(知晓,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理解助记】对义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子曰:“见贤(形容词作名词,贤人)思齐(形容词作动词,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里仁》) 【理解助记】见贤思齐、自我反省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理解助记】“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任重而道远。仁以(介词,把)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 【理解助记】“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运用双重否定句和反问句的形式增强语气。 【易写错字】弘毅、死而后已。 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盛土的竹筐),止(停止),吾止也。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理解助记】“堆土成山”与“填平洼地”这两个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易写错字】譬如、一篑、覆。 子曰:“知(同“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理解助记】智慧、仁爱、勇气,是真正的君子的必备条件。 【易写错字】知者。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条目,细则)。”子曰:“非礼(名词作动词,符合礼制)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理解助记】“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内圣),复礼对外(外王)。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 【易写错字】归仁、斯语。 子贡问曰:“有一言(字)而可以终身行(奉行)之者乎?”子曰:“其(大概)‘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理解助记】恕道就是推己及人。 子曰:“小子何莫(不)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怨。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理解助记】孔子谈《诗》的三大功能:一是诗教,兴观群怨,修养身心(《诗》可以兴,……可以怨);二是诗用,事父事君,治国齐家(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三是诗识,鸟兽草木,格物致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易写错字】迩之事父。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就 (1)就有道而正焉(接近,靠近) 【同义联想】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2)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成就) (3)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活板》)(完成) 【同义联想】一蹴而就、一挥而就 (4)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陈情表》)(前往,赴) 2.质 (1)质胜文则野(质朴,朴实) 【同义联想】质而不野 (2)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质地,底子)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留作抵押品的人或物)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询问) 【同义联想】质疑问难 (5)芳与泽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