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2204

【高三一轮复习】18《大学之道》(讲义 教师版)-2026版语文统编版

日期:2025-10-3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69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语文,-2026版,教师,讲义,高三,大学之道
  • cover
18 《大学之道》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注意文言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志向坚定),定而后能静(心不妄动),静而后能安(性情安和),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使……整齐有序)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一概,一律)皆以修身为本(根本)。 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诚 (1)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使……真诚)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确实,的确) 【同义联想】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报任安书》) (3)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谏太宗十思疏》)(诚心,诚意) (4)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连词,表假设,如果) 【同义联想】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2.修 (1)先修其身(修养) 【同义联想】修身养性 (2)修守战之具(《过秦论》)(整修,修理) 【同义联想】吾妻死,室坏不修(《项脊轩志》) (3)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长,这里指身高) (4)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离骚》(节选)](美好) 三、判断下列对文中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虑而后能得”与《劝学》“神明自得”中的“得”词义相同。( × ) 提示:两个“得”词义不同。得:处事合宜/得到。句意:思虑精详才能够处事合宜。/非凡的智慧自会得到。 2.“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与“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四章》)的“以”用法相同。( × ) 提示:以:介词,把/连词,表目的,来。句意:一概都把修养自身作为根本。/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3.“先治其国”中的“国”,即诸侯国,是指分封制下诸侯的封地,与“诸侯各爱其国”(《兼爱》)的“国”含义不同。( × ) 提示:两个“国”的含义相同。 四、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文言通假、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解析:“道”,宗旨、原则;前一个“明”,作动词,彰明;后一个“明”,作形容词,美好的;“明德”,美好的德行;“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译文: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 解析:“格”,认识、推究;“意诚”,意念真诚;“心正”,内心端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