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文明的多元面貌及发展 ———《中古时期的世界》说课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 目 录 关键问题是什么 01 课标分析,提取关键词 02 单元分析,凝练关键问题 03 厘清单元逻辑, 凝练关键问题 一、 搭建学习支架, 解决关键问题 二、 04 学情分析 搭建学习支架 05 板书设计 06 07 省思教学设计 08 教学设计 Part教学关键问题,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研究解决的、最关紧要的学科重点和学习难点(目标)。简单地讲,既是学科重点又是学习难点的问题。———牛学文《从学科核心素养到历史与社会教学关键问题》(一)关键问题是什么把握、梳理、概括学习专题中的关键问题,将其解决与紧扣课程标准和发展核心素养建立联系。Part(二)课标分析,提取关键词《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对本单元的要求是:“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突出特征:文明的变化文明的多元Part中古时期的重要性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世界史上古奴隶社会分散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整体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发展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承上启下、桥梁作用(三)单元分析,凝练关键问题476-1500(三)单元分析,凝练关键问题 东非文明 西非文明 南非文明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 东亚儒家文明 南亚佛教和印度教文明 西亚北非伊斯兰文明 欧洲基督教文明 文明多元并存的面貌 海上丝绸之路 十字军东征 阿拉伯的战争和商贸 丝绸之路 撒哈拉商队 蒙古帝国的扩张 文明广泛的交流发展 单元关键问题: 如何让学生了解、掌握中古世界多元文明发展的具体史实;分析、理解多元文明的特征;探究多元文明交流发展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世界历史上》优势:在统编初中教材中,学生对本单元诸如封君封臣制、庄园与农奴制度、城市发展大学兴起、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等重要知识点已有所掌握。且高一学生思维较活跃,具备存在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潜能。不足:虽然在初中对中古世界有所涉及,但俄罗斯非洲和美洲的历史未曾涉及,知识点碎片化,无法做到从各文明发展的具体史实概括总体特征。搭建指向关键问题解决的学习支架04学情分析Part05搭建学习支架Part(五)搭建学习支架1、搭建情境支架2、搭建任务支架·人物形象·历史地图“更富有历史感的解读过去”·相关绘画(五)搭建学习支架2、搭建任务支架指向关键问题,让关键问题清晰化任务一:日耳曼人何以在罗马帝国废墟上完成社会转型?任务二:市民阶层的兴起给西欧带来哪些新变化?任务三:东欧文明的发展有何特点?转型、孕育、传承文明变化文明多元Part(六)教学环节设计导入比对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的形象,能发现什么?中古西欧时期,日耳曼人的形象有何变化?设计意图:设置情境,通过对图片细节的对比分析,得出昔日落后野蛮的日耳曼人在罗马废墟上形成自己的文化,提出任务一(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社会转型),并对“三种人”的解读引入到任务一。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思考:昔日落后野蛮的日耳曼人如何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完成社会的转型呢?(六)教学环节设计任务一思考1:通过对课本材料的解读,基督教会在西欧社会具有怎样的地位?基督教会经济上成为最大封建主、政治上是最大最有组织的力量、文化上垄断精神生活,得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神权至上。思考2:根据以下材料,封君封臣制如何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