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245260
5.2《大学之道》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25318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2025-2026
,
必修
,
选择性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
课件网
) 《大学之道》 四书 五经 六经 三礼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 《礼记》《周礼》《仪礼》三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作品介绍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里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讨论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大学》为“四书”之首。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之处。 ———朱熹 “大学”是什么? 朱熹《大学章句序》: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大学”是什么? 八岁的孩子,上自王公的子孙,下至老百姓的子弟,都进入小学学习。小学教学的内容是: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识字、计算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待孩子长到十五岁,则自君王可继位的太子和其他儿子,以及公侯、大臣、官员之正妻所生的儿子,连同老百姓中的优秀子弟,都进入大学。教学的内容是穷尽事理、端正本心、修养自身、管理人的原则和方法。这就是说,学校教育在年龄界限和深浅难易上是以大学、小学来划分的。 许多高等学府的校训都出自《大学》,你能猜出下列校训是哪所学校吗? “大学”在古代指“大人之学”“成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大学之道”即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十分之一左右,是《大学》的总纲,后世学者常用“三纲八目”来概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第一段 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大学之道: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明:动词,彰明。 明德:美好的德行。 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亲”当作“新”,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止:至,到。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是“至善”。 定:坚定不移。 静:心不妄动。 安:性情安和。 虑:思虑精详。 得:处事合宜。 道:事物发展的规律。 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才能够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够处事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2025高考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2025-11-20)
2025高考高三语文病句主观题专题 复习讲义(2025-11-20)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议论文写作指导之如何论证 教学设计(2025-11-20)
高一统编版语文 8.3《琵琶行并序》 课件+导学案+限时练(2025-11-19)
高一统编版语文第一单元 导学案(含答案)(2025-11-2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