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5354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5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244257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先进》 目录 解读题目 知人论世 壹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贰 品读课文 鉴赏人物 叁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肆 第壹部分 任务情境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有大成至圣,就有亚圣;有《论语》,就有《孟子》。“孔孟之道”不仅成了儒学的代名词,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中华文化精神的旗帜。 而庄子,可能是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的人物,他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语)。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庄子以其思想、哲学魅力深深地影响着后世。 文学常识总结 流派 代表人物 核心思想 积极入世与出世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等 以“仁”“礼”为核心(“不学礼,无以立” ;“仁者爱人”) 入世>出世 ,入世是能够置身于污浊的红尘名利地位之中,却行事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为生民赴汤蹈火,没有一点阴私,不被名利所动,堪为红尘道德表率之意。但是,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不要富贵,只要道义的气节,就是出世。 道家 庄子、老子等 以“道”为核心,主张道法自然、刚柔并济、无为而治等 出世 > 入世 ,出世是能够淡泊名利、超出尘俗、两袖清风、就守清贫,不被红尘名利所迷惑。但是,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并且最终,“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儒家与道家的相同之处: 儒家的“大同社会”,道家的“小国寡民”,二者都是在追求一种最为理想的社会形态,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让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生产,国家稳定运行,世界稳定和平。理想国的实现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体系,而儒家与道家都在追求一种平衡,儒家侧重于追求人性中自私性与无私性的平衡,道家侧重于追求人与自然的平衡。 文学常识总结 流派 历代名士 思想的转换 学习方法(比较法) 儒家 春秋战国(孔子、孟子、荀子)———汉代(董仲舒)———唐代(韩愈)———宋朝(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清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孔子“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人之初,性本恶” 同时期的人物或不同时期人物放在一起比较,相同之处是“继承”,不同之处是“创新”。 道家 春秋战国(老子、庄子)———汉代(张良、张仲景、华佗)—魏晋南北朝(陶弘景、王羲之)———唐朝(魏征、李白、吴道子)———元(刘伯温) 李白:积极入世,多现实, 《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出世,多浪漫,《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冉有、 公西华 侍 坐 (求) 陪长者闲坐 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 长辈对晚辈说话 尊敬对方或自谦 称名 解题 子路、 曾皙、 (由) (点) (赤) 根据资料,当时,孔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年龄分别是60、51、39、31、18。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第贰部分 走近人物 子路,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孔门十哲”之一,“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家祭祀。性情刚直,好勇尚武,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 直率、果断、勇武 走近人物 曾点喜欢弹琴唱歌。信奉儒学。崇拜孔子,父子同师孔子,学习儒家学说,并付诸实践,但未与孔子周游列国。他痛恨当世礼教不行,立志改变现状,孔子认为他是有进取心的狂放之士。 淡薄 走近人物 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人。周文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