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5439

2《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课件(共3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737723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并 济 刚 柔 情 革 命 《大战中的插曲》《长征胜利万岁》群文阅读 高中语文-选修上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两篇课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结合文章,掌握回忆录的文体特征。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英雄事迹,感受革命志士的艺术形象。 审美鉴赏与创造: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加深对中国革命的认识。 文化传承与理解: 传承革命精神,培养爱国热情,增强文化自信。 任务情境 在旧中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黑暗势力的压迫,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正义的抗争和人性的美好从未缺席。 为弘扬革命精神,复兴中学拟开展以“重温革命情,书写复兴志”为主题的微电影拍摄比赛。我班同学踊跃报名参与,计划以英雄的革命回忆录为题材,进行微电影拍摄活动。 英雄的革命回忆录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回忆录是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它不像历史记录那样拘于形式和要求完备,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具有真实、广泛、突出的特点。 活动流程 梳理剧本,展现英雄事迹 拍摄画面,品读细节描写 竞选演员,鉴赏革命者形象 采访导演,体会革命精神 梳理剧本, 展现英雄事迹 活动一 微电影剧本 篇目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时间 时代 背景 地点 人物 红军长征时期 甘肃吴起镇 毛泽东、邓小平、红军 1935年10月 百团大战时期 河北井陉 八路军战士、聂荣臻 1940年 微电影剧本 篇目 《长征胜利万岁》 《大战中的插曲》 主要事件 特点 (1)抵达吴起镇 (2)吴起镇战斗 (3)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 (4)宣布长征胜利 (1)救助遗孤的背景和原因 (2)和女孩在指挥所相处的情形 (3)送女孩回去并给日本军队写信 (4)美穗子来中国探访 具有历史节点意义的“大事件”;侧重写人物感受。 大战中的一个“小插曲”,突出小事件背后的情怀。 一次壮举 “从瑞金算起,十二个月零两天,共三百六十七天,战斗不超过三十五天,休息不超过六十五天,行军约二百六 十七天,如果夜行军也计算在内,就不止二百六 十七天。”然后,他扳着手指说:“我们走过了 闽、粤、湘、赣、黔、桂、滇、川、康、甘、陕、 共十一个省,根据一军团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 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 所未有的长征!” ———毛泽东 一个插曲 “在进攻井陉煤矿的战斗里,我们的部队———三团一营的战士们救起了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小的还在襁褓之中。” “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拍摄画面, 品读细节描写 活动二 拍摄画面,品读细节描写 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都是身经百战的英雄,他们用朴实无华的笔触融合动人的细节,写出了不一样的战争。 拍摄微电影时,需要抓住一些细节。 请你从课文中找出几处细节描写, 进行赏析。 1.《长征胜利万岁》作者重点回忆了抗击“二马骑兵”的这场战役,读来惊心动魄,试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场景描写达到令人身临其境的效果的。 (1)运用细节描写:“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一“握”一“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战士们的斗志昂扬。 1.《长征胜利万岁》作者重点回忆了抗击“二马骑兵”的这场战役,读来惊心动魄,试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场景描写达到令人身临其境的效果的。 (2)运用对比手法:我军“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敌军“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对比鲜明,场面壮观。 2.阅读《大战中的插曲》,作者在照顾从战火中救出来的两个孤女时用了哪些细节描写? 先是“抱起”受伤的婴儿,又“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