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二上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不同的季节》教学设计 一、活动主题 四季观察员·解密地球家园的华丽变装 二、课程标准依据 本课主要依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1.核心概念:10. 地球系统 & 7.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学习内容:10.1 天气和气候 & 7.2 动植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3.学段目标:1~2年级学生能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 《不同的季节》是本单元的总结与升华课,旨在引导学生从更长的时间尺度(季节)来综合认识地球家园的动态变化。教材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典型现象和主要特点,探究动植物和人类生活随季节变化而发生的变化,理解季节更替的规律性,感受自然界的循环与韵律。这是对前四课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培养学生长期观察习惯和热爱自然情感的重要一课。 四、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了解每个季节的典型特征;了解动植物的行为(如落叶、迁徙)和人类的活动(如穿衣、农事)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2.科学思维:能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比较不同季节的差异,并依据观察到的现象,初步推断季节与事物变化之间的简单联系。 3.探究实践:能通过观察、讨论、制作“四季礼盒”等方式,表达、交流对不同季节的发现和认识。 4.态度责任:感受四季变化之美,激发长期观察自然的兴趣;初步形成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四季的典型特征,了解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季节变化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过程,并能将多种现象(气候、动植物、人类活动)进行关联。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四季典型景观、动植物、人类活动的高清图片和短视频;一段展现四季轮回的延时摄影或动画);四个分别标有“春”、“夏”、“秋”、“冬”的“魔法礼盒”(内装代表该季节的典型物品或图片,如春天的花瓣、夏天的扇子、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棉手套);大型四季循环图。 2.学生准备:《四季观察员学习任务单》(每人一份)、彩笔、剪刀、胶水。 3.环境布置:教室可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区域,张贴相应季节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终极挑战 教师活动: “祝贺你们,各位小侦探!你们已经成功破解了土壤、空气、天气的奥秘,成为了真正的‘地球家园探索专家’!(展示所有勋章)现在,我们即将迎来最终极的挑战,也是最高荣誉的考核———成为‘四季观察员’!地球家园就像一位爱换装的模特,一年要换上四套完全不同风格的华丽衣裳。你们能认出它们,并说出它们的故事吗?准备好接受这最后的任务了吗?” 学生活动: 情绪高涨,对“终极挑战”和“最高荣誉”充满期待,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延续侦探情境,以“终极考核”和“华丽变装”的比喻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和兴趣,自然引出“四季”主题。 (二) 探究活动一:四季猜猜看 教师活动: 出示“春”、“夏”两个魔法礼盒,请学生代表上台触摸其中的物品但不展示,用语言描述感觉,让其他同学猜是哪个季节。 引导性提问: “你摸到了什么?它让你有什么感觉?(光滑的花瓣、凉凉的扇子)什么东西会在XX季节出现?” 播放四段分别代表不同季节的短视频(如春花绽放、夏雷雨、秋叶飘落、冬雪纷飞),但静音处理。让学生根据画面猜测季节。 引导性提问 : “你看到了什么?这可能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触觉和视觉观察,积极联想和猜测,描述季节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多感官的“猜一猜”游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在玩乐中初步归纳出四季的典型特征,体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