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6430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含答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9434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纲要,中外,统编,高一,5课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A组 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题组1 三国与西晋 1.阅读教材P29《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  ) A.结束了南北对峙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巩固了北方统一 D.促使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29“教材插图”改编]下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据此可知,当时(  ) A.羌族完成了内迁的历史进程 B.西晋时期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内迁少数民族取代西晋政权 D.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 题组2 东晋与南朝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0“主干知识”改编]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被称为(  ) A.外戚 B.地主 C.宦官 D.士族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0“历史纵横”改编]东晋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说明了东晋时期(  ) A.割据势力的衰弱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士族势力的强大 D.高门士族争夺政权 5.[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0“学思之窗”改编]据《宋书》记载:“至于元嘉末……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这表明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南迁 B.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C.自然条件优越 D.门阀士族执掌朝政 题组3 十六国与北朝 6.[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1“主干知识”改编]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  ) A.民族隔阂的消失 B.民族交融的发展 C.民族观念的相同 D.民族经济的发展 7.[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1“教材图文”改编]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一个山洞———嘎仙洞的石壁上,发现了北魏皇帝祭祖时镌刻的祝文,文字内容与《魏书》的相关记载相同。这表明(  ) A.祝文比《魏书》记载更可靠 B.北魏重视祭祀祖先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D.北魏文字水平较高 8.[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3“问题探究”改编]某史书记载:“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这一现象发生于(  ) A.西晋 B.北魏 C.隋朝 D.五代 9.[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2“史料阅读”改编]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庄》《老》,尤精释义”。这说明,北魏孝文帝(  ) A.重视汉族文化 B.注重学以致用 C.锐意改革旧俗 D.潜心文学创作 B组 经典模拟题———提能力 10.(2025·安徽马鞍山高一联考)咸宁五年(279年),司马炎分兵六路进军,益州刺史王濬率水师顺流而下。次年,“金陵王气黯然收”“一片降幡出石头”。这次军事行动(  ) A.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 B.实现了北方局部统一 C.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 D.结束了国家分裂状态 11.(2025·山东济南高一联考)历史学家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一书中指出:士族当权是东晋政治的基本特色,“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 A.东晋偏安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外戚宦官专权,政治腐朽黑暗 C.君主权力低落,政权依赖士族 D.皇帝沉溺享乐,常年怠于政事 12.(2025·山西大同高一测试)东晋时期,刘渊建立前赵政权时以刘氏为姓以“汉”为国号,并“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刘曜掌政后。直接宣称“我皇家之先,出自夏后,居于北夷”。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