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46433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时训练(含答案)高一历史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1-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6224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历史,答案,纲要,中外,统编,高一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一、选择题 A组 教材改编题———固基础 题组1 隋朝兴亡 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4“课时导言”改编]隋朝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由此可知大运河(  ) A.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加快了中外经贸往来 C.扭转了南北经济格局 D.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4“主干知识”改编]隋朝广设仓库,既包括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又包括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隋朝设置义仓旨在(  ) A.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B.巩固隋王朝的统治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满足民众日常生活 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4“学思之窗”改编]唐代诗人皮日休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由此可知,皮日休意在(  ) A.肯定隋朝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B.抨击隋炀帝穷奢极欲 C.辩证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D.强调隋朝的国力强盛 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9“问题探究”改编]609—610年,隋炀帝在洛阳举行盛大的表演大会,对于胡客“酒食例不取直”,还以缯帛缠树。有人感慨道:“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揭露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B.说明隋朝国力强盛 C.铺张浪费加重了百姓负担 D.体现炀帝暴虐残忍 题组2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5.[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5“主干知识”改编]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期,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之治” D.“康乾盛世” 6.[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6“教材图文”改编]交河位于吐鲁番西10余千米处,因河水分流绕城而得名。为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唐朝曾在此设立(  )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安北都护府 D.单于都护府 7.[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7“教材图文”改编]唐蕃会盟碑(如图)立于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次会盟(  )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B.初步建立唐蕃政权之间的政治联系 C.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D.改变了吐蕃落后和割据纷争的状态 8.阅读教材P37《唐朝前期形势和边疆各族分布图(669年)》。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唐朝(  ) A.设立“河西四郡”治理西北地区 B.边疆地区管理与内地完全一体化 C.都护府是边疆主要管理机构之一 D.对吐蕃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题组3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9.[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8“史料阅读”改编]《新唐书·兵志》中记载:“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天子顾力不能制,则忍耻含垢,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盖姑息起于兵骄,兵骄由于方镇,姑息愈甚而兵将愈俱骄。”这一记载反映了唐朝(  ) A.皇权遭到严重削弱 B.方镇不断扩大地盘 C.中央集权受到了严重威胁 D.边疆出现了少数民族叛乱 10.[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38“主干知识”改编]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黄巢作诗写道:“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末农民战争(  ) A.冲击了唐朝统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B组 经典模拟题———提能力 11.(2025·江苏江阴六校联考高一期中)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强北部边防 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D.巩固隋朝的统治 12.(2025·安徽宿州高一期中)据史书记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