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别了,“不列颠尼亚”》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新闻 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广义 狭义 消 息 通 讯 报告文学 新闻特写 消 息 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 新闻六要素: 新闻 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 ①真:内容真实,事实准确。 ②短: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③快:迅速及时,有时效性。 ④新:内容新鲜,有价值。 ⑤强:思想性和指导性强。 新闻的一般结构: 文体特征 写作特点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全文的“眼睛”,可以只有一个 大标题, 有时也有引标和副标。 概括新闻内容 导语:一般是开头第一句或第一段。 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括。 主体:正文部分,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 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的事实材料。 结语:用来小结、展望、评价、激励等。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消息/特写消息 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一篇人物通讯 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 人物通讯 通讯和消息的比较 一 赏标题 如何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 表层义: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深层义: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用了5个小标题,有何作用? ①介绍了新闻内容; ②凸显了新闻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③吸引读者阅读。 二 理事件 二、理事件 1.快速浏览《别了,不列颠尼亚》,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以表格形式展现出来。 时间 新闻事实(现实场景) 分层 小标题 典型事迹 引子 1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2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3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4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5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2.阅读课文,梳理焦裕禄的典型事迹,完成表格填写。 活动一:阅读文章,完成表格 快速浏览《别了,不列颠尼亚》,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以表格形式展现出来。 时间 新闻事实(现实场景) 30日下午 6时15分 4时40分 4时30分 30日最后一分钟 7时45分 7月1日第一分钟 0时40分 告别拉开序幕 第二次降旗仪式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落 中英交接仪式 告别仪式 港督旗帜降落 港督离开港督府 “不列颠尼亚”离港 本文时间精确到几时几分,且衔接非常紧密,真实的记录了历史事件,这样写表现了什么? 中国人急切的盼望回归的时刻的到来,体现了中国人民族的自豪感。(感情基调) 分层 小标题 典型事迹 引子 1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2 当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要出现在群众面前 3 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4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5 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亲自调查兰考的自然情况 风雪天,访寒问暖 关心他人身体状况,自己却忍着病痛坚持工作 病重时,时刻关心兰考工作情况,希望死后葬在沙丘之上。 兰考发生的巨大变化 危难之际赴兰考任职 阅读课文,梳理焦裕禄的典型事迹,完成表格填写。 三 赏读手法 香 港 回 归 纪 念 碑 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 小结:特写消息是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并具有特写镜头的体裁。 本文是特写消息。 特写:属于报告文学的一种体载。由于在突出真人真事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