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课堂导入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原因: 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推动。 ②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1831年美国人麦考密克发明的马拉收割机 19世纪蒸汽拖拉机想象画 养殖场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1.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蘑菇种植大棚 蔬菜温室大棚 (2)表现: ①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 ②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 ③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2.农业机械技术 (1)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2)铧式犁、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拖拉机 铧式犁 播种机 联合收割机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2.农业机械技术 (3)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农业机械的规模也不相同: 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则是大、中、小型相结合。 美国农业大型机械生产 日本农业小型机械生产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2.农业机械技术 飞机喷洒农药 机器人施肥 机器人除草 机器人采摘西红柿 机器摘苹果 (4)21世纪初,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自动化转变。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3.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 ①1930年,美国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 ②1941年,墨西哥培育出小麦新品种。 ③20世纪60年代,菲律宾培育出的杂交水稻在东南亚推广。 1965年,美国又在菲律宾成立国际水稻研究所,育成“菲律宾水稻”,这种水稻生产期仅105天,在热带地区可一年三熟,单季亩产600千克,三熟亩产可达1500千克。 ———杨共乐主编《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3.杂交育种技术的发展 ④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意义: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知识拓展】 2020年,袁隆平团队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创世界纪录 2020年11月2日,在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衡南试验示范基地一块被抽取测产的示范田里,工作人员在测量示范田面积。 2020年11月2日,在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衡南试验示范基地,工作人员对稻谷进行称重。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4.养殖场和牧场技术 各个生产环节,从给料、给水到产品收集、包装、运输都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控制。 智能化养牛场 智能化养猪场 智能化鸡蛋收集、包装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5.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技术 (1)现代科学技术用于海洋捕捞,渔船、网具等日趋现代化。 (2)水产养殖向工厂化、机械化、集约化经营发展,从淡水养殖向海水养殖发展。 水产养殖 水产捕捞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知识拓展】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农具动力 手工和畜力工具;人力、畜力和自然力等 机械化工具为主;石油和电力等 生产技术 直接经验 现代科技 生产目的 自给自足 商品化 使用肥料 天然有机肥料 化学肥料、大量使用农药 作物品种 农家原有品种 人工培育品种 生产单元 个体小农为主,生产单元也是消费单元,粗放经营为主 家庭农场为主,集约经营为主,依赖大量外部投入,需要一个强大的科技和工业体系支撑 物质循环 内循环,农产品加工很初步 外循环,农产品加工非常深入,产业链延长,贸工农一体化生产 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 6.影响 农业机械化、集约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