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性必修I: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理念】 历史课程是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历史教育成为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所属的单元主题是《政治制度》,以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主的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中国从先秦到清初的政治制度在《中外历史纲要(上)》基本都有所涉及,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应该是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线索,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并做出一定的评价。建议至少2课时完成。 【学情分析】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如世袭制、内外服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行省制、内阁制、军机处等,学生在初中和高一年级都有学习过,但只是停留在表面,至于演变的线索和变化的原因及评价,还需引导学生对上层建筑的各领域的实质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此外,政治制度比较抽象,应尽量采用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1.运用时空定位,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形势,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2.通过史料分析,理解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及其独特性,探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和唯物史观。 3.在辩证分析某一制度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缺陷的同时,还要注意其对政治文明演进的影响力,增强学生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前后的巨大变化; 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 难点: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特点及其评价。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任务清单,时空定位,史论结合,辩证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其中前两个子目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得出这两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放在每个子目中的“君主专制政治体制(君权与相权)的演变”,通过对不同时期宰相制度变化的梳理,深入探析其背后的原因及其影响,认识到:今天我们的政治已经走上新路,但传统政治的积弊,虽是历史,同时也还是现实。中国之将来,如何把社会政治上种种制度来简化,使人才能自由发展,这也是最关紧要的。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播放《国家宝藏之大克鼎》 [设计意图: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即使战国之后有所弱化,但其承载的华夏之礼,却延绵至今,融入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演变历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这样的作用。从课堂伊始,为整节课的家国情怀作铺垫。]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奠基 (一)自主学习任务一:(回顾高一所学内容) 1.夏朝王位继承制的变化及其影响 2.商朝内外服制的特点 3.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原因、特点及其评价 4.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状况 (二)政治智慧 分封制:解决权力分配问题,从此天下归周。国家从血缘部落到天下共主。 宗法制:解决权力继承问题,从此天下归宗。王权从多子到一子。 礼乐制:解决权力认同问题,从此天下归心。统治秩序制度化、和谐化。 君权特点:君权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权有制约作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国君要征求国人意见;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前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进行检查和反馈,从已学知识引导学生辨析先秦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所反映出社会发展趋势和君权的有限。]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 (一)自主学习任务二:(回顾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