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3847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11-0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42632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0课,当代,中国,法治,精神,文明建设
  • cover
(课件网)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基础、前提条件 立足点、归宿、发展前途 指法律和制度,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总称。在这个意义上,任何国家有法律和制度; 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用法律科学管理;其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的普遍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 二者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 一字之改对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在于,目标更明确,使之有了必然的精神内容;将更严格地遵守执法原则;从重视制度建设,发展为既重视制度,又重视国家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比“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更完整、更全面、更能体现政府对国家依法治理的决心和目的。 概念解析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教材解读: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法治建设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取得了哪些成就? 1.1949.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开始了法治建设的历程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2.50年代,过渡时期、第一届人大 ———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组织法》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 3.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 材料一 :君上大权:(计14条)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解散议院之权;…发诏令筹措必须之财用……。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二、三找出三部宪法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中国近代以来政治演变趋势。 第一部: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人民无权。是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宪法。 第二部:规定国民的权利,但没有规定具体实施机关。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第三部:规定公民的权利及其具体行使机关,体现人民民主原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专制集权向民主政治发展,由人民无权向人民主权发展,由形式 “民主”向真实性民主发展,民主的范围不断扩大。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教材解读: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中国法治建设取得新成问题就有哪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时间、意义。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提出16字方针 2.1982年通过《宪法》制定《刑法》《诉讼法》《经济合同法》等基本法德。 我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90年代至21世纪初,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1999-2004“依法治国” “尊保人权”入宪 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意义) ①民主法治建设里程碑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重要标志 ③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为民族复兴奠定坚实法制基础 1.八二宪法特点、地位、意义 特点: (1) 继承性:继承五四宪法的成果和原则;继承社义事业发展的丰富经验;吸取文革教训 (2) 时代性: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 (3) 民族性 地位: 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的总章程 意义:标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人新的阶段。(纲要上); 标志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集中反映了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坚实法律基础。 p60学习拓展,如何理解“八二宪法”的里程碑意义 ①凸显了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核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