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57125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3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795024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把握意象特征,体味雄浑阔大意境。 3.品读炼字艺术,体会杜诗严整章法; 4.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深沉情感与博大胸怀。 学习目标 一、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是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曾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1400多首。其诗多涉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百姓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誉为“诗圣”。 作品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以沉郁顿挫为主。 作者简介 沉 郁 顿 挫 所谓“沉郁”指诗歌内容的广阔深刻,思想情感的深沉蕴藉。 所谓“顿挫”指诗歌韵律的抑扬跌宕,表现手法的含蓄曲折。 杜甫生平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读书游历时期放荡齐赵间 裘马颇清狂涉世不深 《望岳》 (35岁以前) 困守长安忧国忧民 《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5-44岁) (45至48岁) 陷贼和为官时期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三吏”“三别”《春望》 (49岁以后) 漂泊十一年,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写诗一千多首,最终客死异乡。《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登高》、《登岳阳楼》 二、整体感知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初读诗歌 1.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墙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一般认为建于唐。整体建筑没用一颗铁钉,没用一道横梁。主楼三层,长方形,楼顶似一顶将军的头盔。与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洞庭湖气势的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解读题目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高所见 抒发所感 叙事 描写 抒情 本诗围绕“登楼”,各联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各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简要概括。 整体感知 三、研读鉴赏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思考1:首联表达了作者登楼时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昔闻: 今上: 渴望向往已久 如愿以偿甚喜 今昔的心情作对照, 强调登楼时的喜悦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思考1:首联表达了作者登楼时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的? 首联运用了今昔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手法。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达了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和早年理想至今才实现的沧桑之感。 思考2:颔联写了什么内容?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颔联是写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 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刘须溪   已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明·王嗣奭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思考3:颔联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你觉得哪两个字表现力最强,值得玩味。请简要赏析。 “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进而“歌以咏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